第542章 国难出孝子(1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2604 字 2个月前

大军渡过长江,收复淮南各府县,首当其冲的便是扬州府。

扬州府城位于扬州府的西南部,由镇江府城北渡长江,不过二三十里的路程。这座城市毗邻运河,历来是极其繁华富庶的所在,古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到了明末,此间更是繁花似锦,商贾会聚,工商业和服务业大行其道,甚至衍生出了扬州瘦马这一暴利行业,以满足权贵、富商们在纳妾上的高标准。

直到十年前的扬州十日,那场长达十日之久,遇难超过八十万人的大屠杀,扬州的工商业、服务业一落千丈。没办法,人都被我大清杀光了,哪还有什么业不业的。

出于政治考虑,陈文从南京出发,大军渡过长江,陈文带着金华师以及飞熊、羽蛇这两个骑乘步兵营向东直奔扬州,而李瑞鑫则带着永嘉师向西,以占领庐州、安庆及滁州、和州这两府两州之地为目的。

长江以北,尤其是下游在长江边上的各府县大多向陈文表示了善意。满清一连被杀两个王爷倒不算什么,毕竟有过李定国两蹶名王的例子,谁知道满清还会不会继续走那等狗屎运,但是八旗军和北方绿营的大量损失,这就不是说着玩的了——核心武力的大量损失,满清赖以威慑天下官吏、绿营的硬实力的减退,人心倒向明军这边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大军顺利的渡过长江,早已宣布反正的江浦、六合两县官吏、守将纷纷赶来拜见,陈文对他们的处置很简单,官吏到文官训练班回炉,绿营接受改编,愿意返乡的也可以适当发放路费,而他们在江浙明军强大的实力面前也无不遵从,甚至早在求见之前就已经把辫子都剪了,表示了与满清划清界限的决心。

当天,李瑞鑫出兵向西,陈文则留下少量部队后率军向东。江浦东北即是六合,六合向东则是扬州府下属的仪真县,而扬州的府城就在仪真以东。

大军所到之处,满清官吏、绿营无不剪了辫子,换上汉家衣冠来开城降顺。陈文每到一地即留下部分军队,一路向东,直抵扬州府城。

与江浦、六合、仪真等地无二,扬州的官吏、绿营一经得到明军渡过长江的消息便早早的把辫子剪了,出城十里跪迎。

陈文也没有难为他们的打算,处置上与其他降人一般无二,扬州的官吏、守军以及出迎的士绅、商贾们也无不松了一口大气。然而,随着一个中年儒生冲出了人群,手捧着一本书册拜倒在掌旗兵的马前,整个迎候大军入城的气氛当即就凝固了起来。

“学生王秀楚,故淮扬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公之幕僚,献《扬州十日记》于藩前。”

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不是扬州本地人,就是本地的地方官,虽说没看过这书,但是这两者联系到一起所指的是什么哪会不明白。然而,此刻刚刚降顺,明军还没进城就出了这种事,其中万一出了什么变数那可未必会是什么好事。

在场众人各怀心思,闻言,陈文立刻派人将王秀楚请来。来人一身明末儒生常见的道袍,看上去有些破旧,样貌颇显老态,看上去满是愁苦之色,尤其是那双眸子,眼白上血丝密布,看上去似乎是长期睡眠不好,与周遭的那些意气风发的士人相比,完全是两个画风。

王秀楚将书册交给了陈文的卫兵,卫兵在转身之际以着极快的手法摸了摸书册,确定里面没有暗藏什么不该有的东西便交给了将其递给了陈文。

捧在手中,封面上偌大的字样乃是亲手所书,书册很薄,但此刻尚在入城仪式,陈文也不方便从头看到尾,便草草的翻看了起来,可是其中宛如蘸着鲜血写就的文字却还是看得他眉头皱起。

“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

“火势愈炽,墓中乔木烧着,光如电灼,声如山崩,风势怒号,赤日惨淡,为之无光,目前如见无数夜叉鬼驱杀千百地狱人而驱逐之。惊悸之余,时作昏?,尽己不知此身之在人世间矣。”

“初四日,天晴。烈日蒸熏,尸气熏人。前后左右,处处焚烧,烟结如雾,腥闻数十里。是日,予烧棉及人骨成灰,以疗兄疮;垂泪颔之,不能出声。”

类似的段落在文中堪称比比皆是,陈文只是稍为读过片段便仿若身处当年那个人间炼狱一般,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许多。

全文不过七八千字,但是陈文只是随便翻过了几页便再也读不下去了。恍惚间,四明山上的惨屠、耳闻自舟山的悲剧、当年吴登科提及孙钰身世以及后来李渔曾提及过的金华之屠、更有来自南昌、赣州、邵武、嘉定、江阴等太多幸存者的控诉。扬州十日记仅仅是其中之一,但带给他的震撼却丝毫不逊于他亲眼见过的那些惨剧。

行文至最后,“抑万里长城之靖南,而倚狼子野心之叛寇,竟为安插旧城;遂使故巢春燕,化为别宅秋鸿,反客为主。十余年名重天下者,乃举动狼狈至此!”、“予友廷直郑子之言曰:坏西北之天下者,孙山谷也;壤东南之天下者,史道邻也。”修史者秉笔直言,丝毫没有因为他曾为史可法幕僚而为其粉饰,与明末清初遗民借史书为同党涂脂抹粉、掩过饰非,攻击政敌不惜信口雌黄可谓是天差地别,高下立判。

关于史可法,陈文很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人居官廉洁勤慎,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个人品德上无可挑剔,但是身为高官,值此危急,身系社稷安危,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却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史可法的失败,恰恰证明了那套“平日素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理论可谓是荒谬已极。但是相较之下,比起私心自用的何腾蛟,比起那些平日里争权夺利败坏国事,却连临危一死都做不到的伪君子,这位无能的君子至少还有些可以称道的地方。

“王先生请起。”

温言安抚一二,陈文继而向在场的明军将士以及降顺的官吏将校和本地的士绅百姓们说道:“十年前,扬州惨屠,本王早已知晓,今更有王先生所献之《扬州十日记》佐证。天地可鉴,血债自当以血来偿还,此间大仇,本王必为扬州遇难百姓向建奴讨还!”

“王师威武,会稽郡王公侯万代!”

………………

扬州城外的欢呼响起的同时,陈文诛杀济尔哈朗,趁势收复南京的消息也以着极快的速度向各地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