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帝王之心(1 / 2)

瀚海皇图 海涵 2889 字 2个月前

帝都西京,天成宫,勤德殿。

皇帝看完了收复柳京的军报,脸上却没有丝毫喜色。

“军报就这些了吗?”皇帝看着侍立于一旁的韦明宇将军,皱了皱眉,问道。

“回陛下,都在这里了。”韦明宇平静的回答道。

“瀛寇既然败退,为何不乘胜追击?”皇帝问道。

“回陛下,这战报写得简略,并未言及个中详情,”韦明宇说道,“据臣在武殿所得详细军报,此役极为艰苦,虽逐走瀛寇,收复柳京,而我军折损颇多,已无余力追击,只能固守待援。”韦明宇答道,“陛下如要知晓详情,臣回去便要武殿将此役详情汇总送来。”

“原来如此。”皇帝点了点头,神色缓和了下来,“不必了,朕不了解的地方,只需问问将军就可以了。”

韦明宇注意到了皇帝眉宇间难掩的疲惫之色,在心里暗暗叹息了一声。

“此次柳京得复,我大成军威远播,令瀛倭丧胆,有功将士,需得重重封赏才是。”皇帝说道。

“陛下圣明。”韦明宇恭声答道,“前线有功将士,张成钰将军已经拟了名单送来武殿,臣已然过目,陛下若要查看,臣这便差人取来。”

“不急,不急,今日天晚,明天送来朕看一眼便是,张成钰所请,朕定会准了。”皇帝微笑着说道。

“臣代前敌将士,谢陛下隆恩。”韦明宇躬身行礼道。

“韦爱卿不必多礼,对了,朕听说,这次克复柳京,韦爱卿推荐的成文武和那个叫李昱的孩子,都立了大功,是么?”皇帝又问道。

“回陛下,正是如此,他们二人率先突入柳京城内,奋勇当先,斩杀瀛寇将官多人,使瀛寇为之气沮。”韦明宇答道,“年轻一辈之中,他们算是难得的英才了。”

“成文武出身皇室,忠勇自是不在话下,那个李昱,是北方戎狄海都汗帐下驸马,朕原本还担心他不能为我大成所用,而今竟为我大成抵御外寇,立下战功,我大成又多了一位年轻俊彦,将军揽才荐才之功,实莫大焉。”皇帝看着韦明宇,微笑道,“须知将军当年对此二人的评论,朕一日未曾忘记呢。”

“臣当年的一番随意粗浅之言,想不到陛下一直记得。”韦明宇向皇帝拜了一拜,显得有些惶恐,“李昱本是我帝朝俊彦,曾患失忆之症,离家出走多年,流落北荒,那日比武失手杀死手足兄弟之后,方才恢复记忆,被其父李庭瑞接回家中休养,现已康复,此次随父出征,每战冲锋在前,屡立战功。臣原本有收其为徒之念,只是担心,他不要哪一天又失忆出走了,是以臣休了此念,改收慕容远山为徒,就是那日比武最后击败李昱之人。”

“慕容远山,对,朕想起来了。”皇帝对韦明宇的回答显得很是满意,“将军快快请起,此非朝堂之上,朕只是随便问问,无须多礼。”

“慕容远山能打败李昱,可见其武艺出众,又蒙将军收为门徒,当是国之栋梁。对了,此次出兵助高俪复国,怎地不见将军举荐慕容远山为将?”皇帝又问道。

“回陛下,慕容远山文武双全,颇有智谋,臣已命其潜入东瀛,刺探彼国虚实,是以未让其随大军出征。”韦明宇答道。

“噢,那现下他身在何处,将军可知道否?”皇帝接着问道。

“现下慕容远山已探得重要军情,回到了帝都。其于东瀛之风土人情,军备虚实,兵将官民等皆有重要发现,臣这几日正与其一同整理记述,不日送往武殿枢密院为备考之资,陛下想要看看的话,臣整理完毕,便先呈给陛下一观。”韦明宇答道。

“这个朕是一定要看看的,那就有劳韦爱卿了。”皇帝点了点头,“慕容远山这一次深入敌境刺探军情,功劳也不小,亦当封赏才是,回头将军呈报武殿吧,这个副将早该给他了。”

“臣代慕容远山,谢陛下隆恩!”韦明宇赶紧拜伏于地,答道。

“将军不必多礼。”皇帝摆了摆手,示意韦明宇起身,“戎狄北蛮那边,可有什么动静?最近边报可是少了许多,想是边境较以前安宁了?”

“回陛下,戎狄大汗托穆尔尽起国内之兵,大举西征,仅留三子拉克申镇守统万城。”韦明宇答道,“自从上次托穆尔遣其叔海都汗与我朝和谈之后,戎狄一直谨守和约,再未犯我边境,臣以为,想是因为其主力西征,无暇东顾之故。”

“他们上一次遣使来谈,要求和好,又许退还侵夺之土地,以长城为界,现在想来,应该就是为了这西征之故。”皇帝叹了口气,“而我军现下忙于抵御东瀛,也无力北征,这样一来,他们便无后顾之忧,这托穆尔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陛下所言极是,都说北蛮戎狄粗野无识,以现下之情势观之,彼等实不乏有见识者,确为我大成之强敌。”韦明宇说道。

“只是不知他为何要举全国之兵西征?”皇帝转头看了看悬于墙上的巨幅地图,皱起了眉头问道。

“具体详情,臣亦不太清楚,正着人暗中打探。”韦明宇答道,“现有的消息看,是西方白民诸国向东来犯,波及戎狄西部边境,托穆尔率军前往抵御,而今那里商路已全部中断,臣估计可能战事甚为激烈。”

“仅仅是白民诸国犯境,难道还需要托穆尔举全国之兵西征吗?”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朕记得白民所在之地,甚是贫瘠,且自‘骊萱国’破灭之后,其境内各小国林立,再未成统一之势,何以能有强国为戎狄之大敌?这当中定有蹊跷。”

“陛下所言甚是,骊萱国自分为东西两国之后,西骊萱早亡,东骊萱亦是苟延残喘,自守国土尚可,攻打戎狄却是不能。”韦明宇道,“这当中定有怪异之处,臣当多派人手,前往打探,侦知详情,报于陛下。”

“嗯。”皇帝点了点头,象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李昱和海都汗的女儿分别已经有些日子了吧?”

韦明宇一愣,他想不到皇帝突然之间又将话题转回到了李昱身上,“回陛下,海都汗此次亦随同托穆尔北征,其女明月随行,李昱现在高俪,二人天各一方,再会无期,不过想是会有书信往来的吧?”

“少年夫妻,如此别离,也真是苦了他们了,呵呵。”皇帝叹道,“只是不只他们能否耐得住这相思之苦,或是各自移情别恋?”

韦明宇似乎明白了皇帝这番话的用意,立刻说道:“回陛下,李昱虽与明月相熟,然二人并无婚媒之约,海都汗如今止有此一女,视为掌上明珠,似无意将她嫁于李昱,臣听闻李昱出征前,其父李庭瑞欲为李昱及其弟李斌娶妻,后因战事紧迫,女方悔婚,未能如愿。臣以此观之,李昱对其父与己之婚事安排并无异言,似亦无意娶明月为妻。”

“这么说来,李昱便不是海都汗的驸马了,如此甚好。”皇帝点了点头,“若是朕猜得不错,女方悔婚,恐是心忧他此番征战或许会战死疆场,不能回归之故。”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样认为。”韦明宇说道,“民谣有云: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既此类也。”

“此类事情,军中不在少数,此风绝不可长,长此以往,我大成便再无肯保疆卫土之士了。”皇帝说道,“李昱若是能再立殊勋,朕倒不妨赏他一门好亲事。”

“莫非陛下要召李昱为驸马?”韦明宇微笑着问道,他脑筋急转,一边回想着皇室之中的公主郡主哪些到了婚嫁之龄,一边猜测着皇帝的用意。

“韦爱卿说笑了,李昱虽有功勋,但凭此便要得一个皇室公主,这个驸马当得未免太过容易了。世家簪缨之族,会如何看朕?”皇帝笑着摇了摇头。

“那陛下的意思是?……”韦明宇不由得起了好奇之心,追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