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笃定一件事,总是能找出更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
赵顼又表示,如今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吐蕃人的劫掠行为制造了口实,大宋师出有名,是为百姓报仇,惩戒凶犯。
同时,西夏经过去岁的绥州之战,元气大伤,国内政局不稳,不会轻易插手。宋朝使臣出使高丽,有效牵制了辽国。
辽国和西夏不参与,大宋无疑少了很大的掣肘,有精力和实力来对付吐蕃,成功可能性大增。这样各方面都满足的机会着实少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怎么能放过呢?
可有大臣表示,如果战败会是什么后果,该如何应对?
赵顼没有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治罪,而是表示了极大的自信。王韶作为主帅,有景思立,刘昌祚等诸多将领配合,还怕不能取胜吗?大宋军队能在无定河边大胜西夏,难道还打不过吐蕃人吗?
如此一来,决策就敲定了,对河州吐蕃开战!
虽说针对的只是河州,但所有人都知道的,如果战事顺利,王韶的大军绝对会直指青唐城!
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光是王韶那几个人根本不够用,这一次河湟的战事规模绝对不会小。加派人手,未雨绸缪是必然的,枢密院也很快给出了应对,派遣相关的将领前往西北。
既然是选择人手,对西北,最好是河湟熟悉的将领无疑是上上之选。可是汴京城里,说到对河湟了解程度,有谁能比得上威远候林昭呢?
两年前,林昭奉命出使河湟吐蕃,去过青唐城。很凑巧,当世因为雨水和避开西夏人的缘故,他们走的并非兰州,而是河州。
走过这条路的宋朝将领绝对没几个,林昭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个有心人。当年他就料定了会有这一战,故而一路上对山川地貌多有了解。地形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吐蕃人和将领的了解。
最近几年,似乎只有林昭与吐蕃人有过紧密接触。如果是另外的人,肯定不会把青宜结鬼章和木征等人放在眼里,林昭却知道,这几个年轻人是吐蕃目前最优秀的将军。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他们让景思立吃了大亏,导致了踏白城的惨败。
林昭的这段经历,枢密院是知道的,所以在调遣将领的奏疏上,威远候的大名赫然其上。不止是枢密院,另外一个一封奏疏上,也有林昭的大名。
王韶在给赵顼奏报军情的奏疏上有附言,如果朝廷决议开战,请调林昭到前线。主帅点名要人,那自然是非同一般。
对河湟的了解是一方面,威远候行军作战也不含糊。无论是庆州之战俘虏了梁乙埋,还是无定河让梁太后大败而归,林昭的军事才能当真不是盖的。
到了这种时候,很多人才发现,威远候是真的文武全才,甚至治理黄河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在大宋朝,单纯的武将可能常遭白眼,比如狄青,哪怕是功勋盖世,依旧不被士大夫阶层接纳!
可文职出身的武将可就不同了,比如王韶,嘉佑二年的进士。威远候虽说不曾科举,可好歹有皇帝钦赐的进士出身,也是从文官基层发展起来的。就目前流传的诗词作品而言,林侍郎的才学也非同一般。
因为河州战事开启的缘故,威远候林昭的大名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至于林昭本人,对此毫不惊讶,王韶出兵河州的消息一传回来,他就料定会有如此结果。这也是他期待许久的局面,熙河开边总算是拉开了序幕!
“果如公子所料!”狄青对此是佩服不已,林昭笃定的事情如期发生了。
“哼,迟早的事情,如今这个时间倒是很合胃口!”林昭笑了笑,他只是大概记得,熙宁年间与吐蕃有过战争,可具体时间不好断定。
“公子打算主动请缨,还是?”
林昭笑道:“随便,听说王韶点名了,无论我是否主动,河州都是必然要去的。太主动,可能会被怀疑动机,反之又显得不思报国,都不好!思来想去,我打算上一封奏疏,提出我对河州之战的建议!”
“如此甚好,两全其美!”狄青道:“此战只要获胜,公子无疑会是大宋的英雄,威望将会空前提高!”
林昭道:“最重要的是兵权,赵顼的实力已经削弱了许多,我们这边正是需要加砝码的时候,西军对我们太重要了!”
“是!”狄青道:“此事还需要详加谋划!”
“先不管那么多,我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现在就等宫中诏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