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一章 大业可期(1 / 2)

宋王 尹三问 2846 字 1个月前

陕西路宣抚使,大宋西北军政第一人。

通常来说,必须要皇帝亲信的宰辅大臣才能出任,最起码也要是翰林学士这个级别的。单从年龄和资历而言,林昭还有些太稚嫩了,但是有第一条就足够了,皇帝相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决定性的一点。

王圭完全是失算了,他从中书那边打听,林昭并未上书提及杨楶的事情,这才大胆为外甥辩解复仇的。没想到林昭却走了枢密院的门路,并且说动了枢密使韩绛帮忙说话。林昭前面两次在西北作战,早已与韩相公结下情谊,这点子事情还是愿意帮忙的。

再者,王圭低估了赵顼对林昭的信任程度。原以为提及林昭擅自处置将领,从而寻个不敬皇帝的罪名,甚至可以煽风点火,上升道拥兵自重的高度,一向多疑的官家很可能会产生疑心。很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落空的,而且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林昭原本的打算只是把王圭从陕西路宣抚使的位置上赶走,却没想到好事直接落到自己头上。

韩绛也没料到如此,林昭找他帮忙的意图也只是对付王圭而已。韩相公并不认为,林昭可以坐上宣抚使的位置,他这么做,除了给林昭面子之外,也是为了西北将帅和睦,有利战局,这是他作为枢密使的本分。

却没想到,赵顼不动则已,一动惊人,直接把陕西路宣抚使的位置给了林昭。

王圭很郁闷,尚未前去赴任,官职就没了。这叫什么事?不过赵顼还算不错。给了他宣徽南院使的职位。也算是保全的颜面。不过王圭的心里终究不痛快,杨楶是自己的外甥,林昭不看僧面看佛面,直接杀了他,也太过分了。

本还想着去西北之后想办法为外甥讨个公道的,奈何皇帝与韩相公预料到了这一点,直接剥夺了他的机会。

最终便宜了林昭那厮,小小年纪。竟然当上了陕西路宣抚使,春风得意,如日中天啊!不过有句话叫什么来着?爬的越高,跌的越重,王圭也不知道是凭经验的预测,还是心中无奈的诅咒……

相比于王圭,其他的朝臣则是处在震动中。林昭出任陕西路宣抚使的消息一出,立即有人跳出来反对。

主题便是林昭太年轻,不足以担当大任。当然了,也有人提出林昭功高权重。领兵在外,怕是不合适。

可赵顼根本不在意。大宋百年统治,百姓已经对赵氏江山形成根深蒂固的认同,一个将领想要叛乱谈何容易?何况陕西路宣抚使虽然位高权重,可是那面各州、各路的官员和将领能完全跟他一条心吗?

平常的军政事务会听从命令,但若有什么不轨,那些将领还能惟命是从吗?西北数十州,绝对不可能上下一心。加之林昭素来谨慎忠诚,赵顼没有丝毫怀疑,而且他心中早有打算。有句话叫什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至于那些说林昭年轻的,被赵顼一句话便堵回去了。

“甘罗十二为相,林昭比他更年轻吗?欲成大业,需唯才是举!”

不过官员们似乎不罢休,反对的人还是有很多,不断有人上书弹劾。而今赵顼最反感的便是此种状况,逆反之心越来越重,官员们反对越是激烈,他越是要这么做。厌烦到了极致之后,反问了一句话:“议论林照者,有谁可往西北克吐蕃?若有,立军令状即可赴任陕西路宣抚使。”

这下子朝臣们立即鸦雀无声,通常这种事跳出来反对的大多是文官,以言官居多。让他们领兵打仗,攻克吐蕃?他们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尤其是要军令状的,这玩笑可没人开得起。于是乎瞬间也鸦雀无声,赵顼力排众议,林昭以郑国公的身份光荣上任,担任陕西路宣抚使。

身为参知政事的吕惠卿也乖乖的闭嘴了,他只是象征性的反对了一下。他与林昭不睦,又身为副宰相,要是不出声才奇怪。吕惠卿很早就知道,反对肯定无效,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免得被皇帝猜疑,揣度君心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林昭也忒好运了,年纪轻轻竟然成为国公,官至陕西路宣抚使。吕惠卿简直恨的牙痒痒,甚至还有些嫉妒,那可是自己都没有资格问鼎的位置。官家竟然破格给了他,简直是天理难容。

天不就是皇帝吗,天理就掌握在皇帝手中,既然他说可以,其他人反对又有何用?的吕惠卿转念一想,就觉得自己好愚蠢。

吕惠卿一刻也不曾忘记两个弟弟的仇恨,他一直惦记着报仇这件事。本以为坐上参知政事,成为新党的领袖之后,就有足够的实力来对付林昭。可惜事与愿违,他忘记了自己前进的时候,对手也在前进,而且速度可能远比自己更快。

林昭的实力已经到了一个自己无法动摇的高度,何况他又不在汴京,自己根本是鞭长莫及。参知政事虽然位高权重,但军队的事情绝对染指不得,否则枢密院的韩相公一定容不下自己。

凭借自己的力量想要报仇是不行的,那么只能借力了,以林昭今时今日的地位,大宋王朝又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呢?堂堂三朝元老韩琦都是他的手下败将,谁敢说自己比韩琦厉害呢?不过吕惠卿还真想到了一个人——皇帝赵顼!

林昭的一切都是赵顼给的,唯有九五之尊,大权在握的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干掉他。林昭现在是风光,可是背后何尝不是危机重重?

有道是盛极必衰,陕西路宣抚使的高官,郑国公的爵位都是建立在河湟军功的基础上。如果林昭接下来的战事失败呢?即便是他好运道,战胜了又能如何。古来功高震主者可曾有过好下场?

或许林昭功高但还不至于震主,可是以赵顼多疑的性格。林昭怕是也难以幸免。到时候只要略微的推波助澜。火上浇油。效果绝对杠杠的。

吕惠卿很得意,不过看到这个潜在危机的绝对不是他一个人。才换了匾额的郑国公府,柴敏言正配合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弄儿为乐。不曾生育的赵福康对孩子格外稀罕,尤其是自己的两个亲侄子,更是百般疼爱,常常来府上探望。

赵福康一度出现精神异常,难得有个乐子,加之与柴敏言亲如姐妹。故而如此行为并未引人怀疑。皇太后高滔滔还笑称,若是赵福康喜欢孩子,不若再婚自己生一个,毕竟才三十来岁,还年轻,她还能帮着物色人选。

可自从梁怀吉之后,赵福康对男女之情可以说是心如止水,一颗心全扑在了弟弟的大业上,委婉拒绝了。高滔滔只当她是对梁怀吉余情未了,恐她感怀旧事伤心。旧病复发,那样的话太皇太后和苗太妃只怕要找自己拼命。故而也不再提及。对赵福康出入林家,也不闻不问。

此刻赵福康怀中抱着林浚,柴敏言抱着林鸿,两人站在阁楼上,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正在谈话。

“才多长时间,门口的匾额从侯爵变成了国公,这在大宋可是极少有的。”赵福康说这话,也不知道是为弟弟感到骄傲,还是别的什么。

柴敏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郎太出众了。”

“是啊,有功赏赐这是应该的,只是他还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国公了,以后他再立功之后又该赏赐什么呢?”赵福康忧心忡忡道:“以东阳的年纪,加封平章事,中书令什么的很勉强,最多再有个开府仪同三司就了不得了,这些之后呢?赏无可赏,功高震主啊!”

“长姐是说……”柴敏言心中的忧虑更深了,如今林家圣眷优渥,可是以后呢?别人看到的是繁花似锦,可是烈火烹油之后呢?有道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尤其是丈夫那样特殊的身世,皇帝多疑的性格大,当真让人担忧啊!

“仲针是个凉薄之人,多疑不说,对人也更多的是利用,一旦没有利用价值,或者威胁到他的时候,只怕……”赵福康道:“而今东阳在西北战功赫赫,正合了仲针平定河湟之心,此战东阳若是胜利,回来之后还会有赏赐,但绝对不会再有下一次出征或是重用,结果可能也会是明升暗降……若是战败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更是难逃罪责,看似风光,实际上则是如履薄冰!”

“长姐可是有什么想法?”柴敏言知道,这位公主姐姐心思缜密,能说这番话绝对不是为了强调现状,而是话里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