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安王的意思(2 / 2)

帝御仙魔 我是蓬蒿人 2158 字 2个月前

天子都被劫了,天下大乱了,我李晔身为唐臣,又是李唐宗室,贵为亲王,当然要平定四方,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再续大唐国祚——这没毛病吧?

这两日,康承乾已经上上下下,把李茂贞的十八代祖宗问候了百余遍。如果现在能跟李茂贞见面,他一定会揪住对方的衣领愤怒质问:竖子为何害我?!

李晔见众人忐忑不安,康承乾更是汗如雨下,心里倒也觉得有趣。

他继续道:“李茂贞攻打长安,朝廷危在旦夕,孤王身为李唐宗室,不得不为社稷考量。一旦天子落入敌手,社稷沦陷,孤王也得为大唐长远谋划一二,不能坐视大唐皇朝就此崩塌。”

众人浑身一颤。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确了。

自古以来,天子落入敌手,也就意味着皇朝不存,大臣们若想保存社稷,延续国祚,就得扶持太子、宗亲登位——再立一个天子,重建朝廷。

很明显,李晔就打算这么做了。

而且他不需要别人扶持,他本身就是李唐血脉,位至亲王,在天子果真落入敌手的情况下,自立旗帜,没人能说他的不是。

如果说,之前李晔行事还有朝廷在头上,哪怕李俨信任他,哪怕他有节制山东军政,便宜行事的大权,但归根结底,他只是个臣。凡事他还得上奏朝廷,走个程序,有诸多掣肘。

那么现在,一切就都不同了。

随着李茂贞攻打长安,天子有落入敌手、朝廷有名存实亡的危险,李晔只要心狠一些,行事果断一些,就能彻底摆脱朝廷的束缚。

当然,在李俨还在的情况下,他当然没必要说我自立为帝,在山东再建一个朝廷,搞得跟乱臣贼子一样,给诸侯口实,在大义上失节。但却能打着为大唐廓清宇内的旗帜,自行其是。

如此一想,康承乾又把李茂贞的十八代祖宗问候了一遍:你攻打长安挟持天子,到底是害安王还是帮安王?

康承乾当然知道,李茂贞攻打长安,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诸侯”,当然也包括安王。

但关键李晔可以不认啊,他可以说李茂贞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名为唐臣,实为唐贼,然后打着勤王的大旗来讨伐。

虽然他暂时并不能真的来,但早点拉起旗帜,聚集势力,跟李茂贞划清界面,避免李茂贞借天子诏令,让他做着做那却可以。

别人或许不能这么干,但李晔没问题,因为是他是宗室子弟,是名动天下的安王。

再者,经过汉末之后,大家对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套路已经熟悉了,没几个人还会傻乎乎的任由摆布。

倒也不是说李茂贞挟持天子就一点用都没了,效果不如从前而已。

李晔见众人眼神变幻,一副绞尽脑汁,费力揣摩李晔话中深意,想要弄清李晔的意图,并且还偶尔恍然有悟的模样,就有些想要发笑。

他还真不用康承乾等人费心揣摩他的想法。

他又不是心怀野望,行事却要顾头顾尾、一再口是心非的表示我是忠臣的枭雄,他是大唐安王,在乱世廓清宇内、匡扶社稷这件事上,还真不需要惺惺作态。

就是这件事可能会苦了康承乾等人。

他直言道:“孤王是什么人,你们心中都有数。孤王想做的,无非是维护大唐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而已。诸位都是大唐忠臣,河东一战已经证明。想必诸位现在,也都有和孤王一样的心思。这就很好办了,你们继续做你们的节度使,此战就算朝廷不给封赏,孤王有节制山东军政的大权,该给的都可以给你们。”

说到这,他叹了口气:“孤王知道你们对大唐忠心耿耿,不会违逆孤王的政令,但是谁知道成德、义武、卢龙怎么想?孤王想做的,无非也是确认他们的忠心而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需要动刀动枪,那想必三位也会继续匡助孤王吧?”

李晔的意思很明白:你们日后都要听我的。我叫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像对待朝廷政令一样,对待孤王的命令。

这就是李晔做主,众人做从的意思了,也可以理解为李晔做君,众人做臣。

如果康承乾等人答应,那么日后,他们就跟李振、刘大正等人扮演的角色没有两样。

康承乾、刘敬思、薛威三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他们当然无言,不然能说什么?

说安王你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想要收编我们?说安王你不讲义气,我们帮你平了河东,你反过来却想吞并我们?

那不是找死嘛。真当安王的修为是摆设?

跟着李晔,他们还是节度使,地位不会下降,还会得到很多恩赏,而且只要李晔发展得好,他们也大有前途。

唯一的坏处,就是从此受制于人了。

但受制于人,总比死了强。

三人不用想也知道,李晔想要杀他们,就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而且碾死之后都不用考虑收尸。

他们各自藩镇里那些想要巴结安王、借势上位的人,会屁颠屁颠跑过来麻利的处理后事。

乱世当道,人心叵测,大家麾下都有十万大军,那还能没一些狼子野心之辈?

康承乾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不得不起身离座,面朝坐在主位上的李晔下拜:“我等唯殿下马首是瞻,但凭殿下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