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种啥得啥(2 / 2)

于是在太原小住几日后,行驾又前往大同。耶律余覩闻知大喜,立刻率部会同克虏军一部出府二百里到朔州迎驾,欢天喜地的将皇帝和皇妃们迎进大同。此时正赶上六月十八日,按照契丹国俗,应由耶律氏设宴,请国舅族萧氏。现在耶律氏已经失国,萧氏也成了宋朝的皇妃,但是风俗仍在,便由耶律氏现任族长耶律余覩做东宴请皇帝一行人。

辽国灭国后,分散在各地的契丹人逐步回归旧地,大同府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他们虽失去了过去的特权,但是大宋也没有慢待他们,与汉族百姓同等对待。十多年过去了,那些王亲贵族们也自知复国无望,便安心的做了顺民,而普通族民自觉比之辽国时过的还好,哪里还去怀念那个昏庸无道的耶律延禧,已经逐步融入了大宋。

如今耶律和萧氏两族都有女子嫁给当今皇帝,而且十分受宠,现在居然由皇帝亲自‘陪着’回乡省亲,自觉脸上有光。而余里衍和赵信两人各自成为本族中的荣耀和靠山,大家当然都极力奉迎。赵柽也难得大方一次,大把的赏赐撒下去,自然是皆大欢喜。

赵柽也入乡随俗,按照契丹风俗于中元节在前日夜在宫西三十里设帐住宿,准备好酒馔。次日邀请诸部首领‘迎节’,宴饮至日落才回归行宫。十六日昧爽,又去西方‘送节’,随行诸军大噪三次,才算了事。他摆出如此姿态,除了给两位皇妃长脸,也是放出信号,大宋尊重各族的风俗和信仰,不会强迫他们移风易俗,以此削弱他们的反抗。

节后天气日益炎热,赵柽邀请耶律余覩和萧崇建兄弟同往鸳鸯泊避暑,日子过得逍遥痛快,他也难得的放松精神。但好日子总是很短暂,西北暂时稳定了,南边的大理又出问题了……

自从大宋在兴国八年扶植段和誉重新主政后,其大力发展与宋的友好关系,年年进贡,岁岁遣人来朝。但是随着其年纪的增大,立储成为面临的必然问题,可其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想当国王。而当朝的左相高量成和右相董弥陀各自支持一位王子,其他王子也都各拉拢亲信部族展开了明争暗斗,打得你死我活。

而大宋当年解决大理问题时还曾经留下了一个尾巴。当时东川郡、建昌府和石城郡诸部提出要求脱离大理国,归附大宋。赵柽不愿意因为这点事儿影响到刚刚正常化的两国关系,命使臣百般‘规劝’,但是各部归意已决。于是大宋‘建议’暂不接受他们的归附,三郡设立特别区暂由他们自治以三年为期,届时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那时两国都不得干涉。

这三郡坐拥储量丰富的铜矿,可惜皆被大宋财团控制,这样便将双方的利益紧紧的绑在了一起。但大量的资金和人口涌入也为三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他们结束了刀耕火种的生活,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大宋人’日子。三年约定一到,他们便再次提出归附大宋。

赵柽为了照顾段和誉的面子又将期限延后两年,在兴国十三年接纳三郡为大宋子民。此后,大宋实施羁縻政策,以各部族长为司官,并派遣官员进入三郡协助实施治理,中央也拨下资金用于改善当地的卫生、教育和民生,教授他们种植新型农作物,发展商业,允许他们参加科举,使三郡彻底摆脱了贫困和愚昧。

三郡巨大的变化自然引得有些曾处于观望状态部落的眼热,他们也积极向大宋靠拢欲获得同等待遇,在有心人的劝导下向朝廷提出取消国号附宋的建议。只要当权者不是傻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自己人闹**,他们的建议自然被段和誉断然拒绝。这些部落见文的不行,就改成武的,内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大理国王段和誉面对内争外叛自感无力平定,而大宋的态度**,称相信其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想过度插手其内政。面对愈加混乱的局面,他决定禅位出家为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