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被封杀的苏东坡(2 / 2)

拣宝 1835 字 27天前

“就是。”

刹那间,纪老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赞同道:“年轻人,很有见地嘛。”

“嘿嘿,知道人家的厉害了吧。”与此同时,刑老调侃道:“也不知道是谁,刚才在怀疑人家的眼力问题。”

“有吗?”纪老直接装糊涂,直接摆手道:“这点旁枝末节就不要理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东西是真是假。田兄,现在能肯定下来了吗?

“哪有这么容易。”田老摇头道:“还需要研究跋和印章呢。”

“对了,这里有东坡居士的亲笔跋,记载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刑老连忙示意道:“跋的内容大概是说,有一个叫钦之的朋友来求,由于之前答应下来了,不过只写了一篇(前)赤壁赋而已。现在朋友又来访,他干脆乘兴挥毫,完整地书写了前后二赋。”

“从跋的语意来看,东坡居士也对这幅作品十分满意,叮嘱朋友要加意秘藏,不要轻易示人。最后是落款,元丰六年十月廿四ri,眉山苏轼并记于黄州临皋亭。”

说到这里,刑老感慨万端道:“或许就是加意秘藏四字,才是这篇作品在朝廷禁令之下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吧。”

众人纷纷点头,这话也是有原因的,只要了解北宋历代的人都应该清楚,苏东坡被贬黄州不仅仅是因为乌台诗案字狱,更是由于党争的问题,党同伐异。

当时的党争十分严重,基本上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如果不是宋朝没有杀士大夫的习惯,估计苏东坡早就完蛋了。然而,尽管没能在**上消灭对手,但是却要在思想上封杀。

反正在那个时期,朝廷颁布政令,大量销毁苏东坡的诗稿章字画,有谁敢私下收藏,一律视为同党予以处罚。

这种情况下,苏东坡的作品肯定受到严重的打击,以至于现在只有寥寥无几的真迹存世,也成为了天下苏粉最大的遗憾。

要知道苏东坡可是以高产著称,一生之所作的诗词章不计其数,而且本身又是绘画高手。可是由于党争的原因,大量的作品都被销毁了,叫大家怎么能不扼腕痛惜。

当然,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朝廷有这样的政令,但是崇拜苏东坡的人太多了,自然有人敢顶风作案。苏东坡跋的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直接跑到黄州去探望苏东坡,顺便索求墨宝。

在落难之,有朋友过来探望,相当于雪送炭,温暖人心。苏东坡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有求必应,欣然挥毫泼墨,买一送一,干脆把两篇赤壁赋都写下来,以报答朋友顶风作案的情谊。如果作品是真迹,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段友谊的见证,意义非凡。

“另外还有黄庭坚的题跋。”

此时,纪老又指点道:“题跋落款,建靖国元年冬至又二ri题于荆州沙市舟,雪霁大寒,手僵几不能字,钟陵黄庭坚。”

“靖国元年的时候,对于苏东坡的迫害已经结束,而他也已经辞世将近半年。”纪老沉吟道:“所以收藏这幅作品的人才拿出来,让黄庭坚观赏。黄庭坚也十分高兴,留下了这幅作品的第一个评论。”

“予尝谓,东坡作书,学问章之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纵横运用,皆非人意想所及。载观此卷,肋骨血肉亳发毕备,掀搕蹶逐,神明焕发。虽颜、徐复生,亦当远避三舍。”一个老人摇头晃脑道:“东坡倘见此跋,又笑我于无佛处称尊耶。这分明是和台北故宫的黄州寒食帖上的评价遥相呼应啊。”

颜徐,就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徐浩的并称。徐浩就不说了,认识的人应该不多,但是颜真卿应该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黄庭坚的跋却说,两人复生,看见前后赤壁赋也要远避三舍,自愧不如。或许有几分吹捧的意味,也足够说明这幅作品的含金量。

“再看看,这是朱熹的题跋。”

一个老人兴奋道:“题跋有一句,卷首有德寿宫宝绍兴之玺,曾入思陵内府,不知何故流落人间。捧玩再四,不胜敬叹。”

思陵是指宋高宗,他的陵墓为永思陵,后人尊称为思陵。思陵内府就是宋高宗的秘府,应该是他藏宝之地。也就是说,东西在南宋初年,曾经被宋高宗收藏过,但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又重新流落到民间了。

朱熹有庆看见这幅作品,感到十分高兴。人家常说再三,他却说再四,这样才能够表达心的兴奋心情,十分的感叹。

听到这话,有人快步走去:“我去看卷首钤印……”

“不要着急,钤印很多,需要一一鉴别。”田老微微摆手道:“不过在此之前,大家还是先把跋全部看完,整理出一条脉络再说。”

“也是……”其他人纷纷点头,毕竟作品的流传,讲究一个传承有序。从黄庭坚,再到宋高宗、朱熹,一条线下来,倒是十分符合实际。接下来就要看看后面的情况了,如果元明清能够顺利衔接起来,那么可信度更高。

“朱熹之后,却是魏了翁、邓原的题跋……”

有人皱起了眉头:“这两个人是谁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n.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