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想起此次是陪陈瑶来散心的,也就释然,和陈瑶拾阶而上。
走出码头,登上公交,直奔梦中几回牵肠的紫竹林。
公路沿山蜿蜓而上,沿途行人络绎不绝,酒肆吆喝不绝于耳。
两人第一站去了不肯去观音院。
“这寺院有意思,名字怪怪的而且拗口,导游小姐,关于这名字,有什么来头吗?”张伟笑嘻嘻地看着陈瑶。
“当然了,张先生,”陈瑶笑呵呵地看着张伟:“这个名字是有由来的,话说公元834年,也有人说是900年左右,一位倭国禅师慧锷来到东土,在山西五台山寺院进修,回国前,他到每一尊佛像前拜别,当他来到一尊观音像前时,长跪不起。五台山寺院的住持明白他的心愿,主动将观音像相赠。
“慧锷于是风尘仆仆来到普陀山,准备在此渡海。头一天本来晴空万里,然而一开船,就狂风大作暴雨倾泻浊浪排空,渡船根本无法前行,只好退回暂住。第二天,风雨一直没有停过。第三天是个好天气,慧济打算驾船赶路。他的船刚一驶离岸边,便被一朵朵的铁莲花团团围住。慧锷此时顿悟,从船舱中请出观音像供在船头,跪拜道:如果观音大士不愿东渡扶桑,可随观音的心愿,在此择地供奉。
“话音刚落,只见海面上出现了一头铁牛,将铁莲花一朵朵吞噬,开辟出一条航道,慧锷的船就顺着这条航道随波漂到如今的不肯去观音院处。目睹这一奇观的岸上张姓渔夫,腾出自家的两间小茅屋,打扫干净,自愿供奉这尊因留恋普陀山不愿远去的观音,并将此房屋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普陀山有了第一处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也成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
“呵呵……由此看来,普陀这千余年来的佛教名胜之地,是由倭国人创始的,可见中日两过人民自古就相互交往,具有密切的关系……191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哦……原来真的是有典故啊,你竟然知道的这么详细……不过,我对倭国人一向没有好印象,怎么把这寺庙搞成是倭国人开创的了……”张伟拉拉陈瑶:“走,进去看看。”
“哈哈,你不是对老和尚都很有意见吗?”陈瑶笑曰。
“我对佛教本身没意见,对和尚讲经做法也没意见,我只不过是不满意他们疯狂敛财的路子而已,出家人不应该坑人,引诱游客烧高香,步步为营,步步陷阱,把游客诱骗进去大把撒银子……”张伟笑呵呵地说:“咱们做旅游的,最明白这些老和尚的道道……”
陈瑶抿嘴笑笑:“张先生,请随洒家来。”
两人兴致盎然走进去。
在不肯去观音院前,树着一座“禁止舍身燃指”石碑。
“干嘛的,什么意思?陈导游?”张伟指着石碑问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