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四十五章(2 / 2)

“当然,要不然谁肯把这金贵的祖宗借给人不成?”韩树明的口气里有几分骄傲,“咱们队上这几年养殖业发展的不错,收成也好,这不有了余钱,就想着响应国家号召,实行机械化生产。”

“噢?咱们村儿这两年收益这么好?”韩大山没少吃惊。这可是价值上千块钱的铁疙瘩,对于一般生产队来说无异于天价,而且还弄不到票。

“那是!咱们队上富裕这在县里都是排得上号的。人家村儿一个公分才值两三分钱,还有不少村都是负工分。你知道咱们村的工分值多少?” 他骄傲地比了比食指,“整整1毛钱!要是手脚勤快麻利的,比你们这些工人赚的也差不了多少。”

这也不怪他骄傲,这样的成绩,可以说不止是在县里,在全国都是先进。一个整工就能拿1块钱的话,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年最起码也能拿到两百多块钱。而且乡下不比城里,花钱的地方少,怪不得队里都能有钱买这个大铁驴。

韩大山闻言脸上虽然挂着笑,点头一脸赞赏的模样,但心里却是翻江倒海炸开了锅。既然老家条件不错,队上收成又好,那怎么父母每次给他写信还是三句话离不开要钱票?要说前些年困难时期也就罢了,他做儿子的总不能让老人吃不饱饭。再前些年小弟小妹要结婚办事儿,他这个做哥哥的尽些心意也是理所应当。可现在村里都富裕了,该他付的养老钱也都没少一分,家里兄弟姐妹总共五个,那老父老母还是要他补贴这么多,这还真是有些说不过去。不过当着孩子的面儿,他也不能就直白地问韩树明,总得给家里人在孩子面前留点儿脸面。

“那你这兴师动众地把这大家伙开出来,村里不得有人说闲话?你赶辆驴车来就是了,跟我还用讲究这些?”

韩树明摆摆手,觉得这堂弟就是太死板,“嗨!说啥闲话?我这是把车开到县城做检查来的,带你们就是顺便。”他说这话的语气透着狡黠,摆明了就是说了个反话。

……

等拖拉机进了村子,看到原先破败的小山村,现在像是换了个地方一样,大部分人家都盖起来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即便不全是砖瓦结构的,但半砖半土坯看起来也干净整洁。韩大山这才相信韩树明一路上所说的话,真诚地夸赞道:“树明,你这几年工作做得真的很不错!”

韩树明爽朗一笑,“是我家志军那孩子头脑好使,自从进了县委之后,可算是把咱们党的政策吃透了。这也是他给想的折儿,发展集体产业。咱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地理优势来搞养殖,推动村里的经济发展,为国家创收,也是响应了国家号召。”

“你瞅瞅,咱们队上这两年变化不小吧?就是五保户树根儿大爷家,年前也翻新了屋顶。可就是你家……”

他的话说到这儿就没再往下说,但显然有什么不好开口的。

韩大山的一肚子的疑问坚持到自家家门口,才算是有了答案。对比一下村里整齐透亮的宽敞瓦房,再看一眼家里那依然破败不堪的茅草房顶,他瞬间觉得脸上发烫,心里哇凉,恨不得没回来这一遭。

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韩晓熙也不敢相信眼前这灰秃秃的草房子是自己爷奶的家。且不提村里的生活条件怎么样,单说韩大山每个月都会往老家寄5元钱的养老费这是固定的,有时候她还能在家里看到父母给老家寄钱的回单。少则十元二十元,多则三十,五十,一年之中少说也会额外寄个一两次,加起来也有一两百块。这些钱别说是修房顶,就是拿来在农村盖一间气派的青砖大瓦房也是绰绰有余。

再说,按照韩树明的说法,村子里这两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大队上都能有钱买拖拉机了,更不会亏欠队员们的收入。据她所知,爷奶身边还守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人家地地道道的指天靠地生活的农民伯伯都能有钱盖房修屋,爷奶还能多拿一份大儿子的赡养费,那这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

大约是屋子里的人听到了动静,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妇女开了门儿,伸着头越过半人高的篱笆墙朝外看。看到韩大山他们几个先是一愣,接着便一脸欢喜地朝屋里喊道:“爹!娘!你们快出来,俺大哥回来啦!”

后来韩晓熙才知道,这个年轻妇女就是自己家的小姑,已经嫁出门子的韩小妹。而后来呼呼啦啦跑出来的二十好几口人,有她的爷奶,六十左右岁的韩铁柱夫妇。有她二叔三叔他们一家子,再还有就是拖着两个小萝卜头的小婶儿。

真能生!这是韩晓熙対老韩家人的第一印象。她二叔家总共生了七个闺女一个儿子,从十七八岁的大姐到还在他妈怀里吃奶的奶娃娃幺弟,排起来都快能组建起一支足球队。她三叔家则稍微好些,不过也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孩子最少的当属小叔一家,不过他们夫妻俩还年轻,才不过二十出头,据说结婚也才不过四五年。照这个势头来看,至少超过前面的大哥大嫂还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如果不是王桂兰当年早产伤了身子,也不会就仅仅止步于韩晓熙。果然这个时代,英雄母亲最光荣,生的越多,就越能体现女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