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满腹经纶(1 / 2)

古今商王 余人 1762 字 1个月前

“嘟!是否收集苏晓明《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嘟!是否收集安浩然《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

“嘟!是否收集张春生《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不善之国必有余祸》。”

……

叶无尽的背诵天赋并没有用武之地,当他尝试认真地去对付这些干涩又生僻的“狗屁文章”时,那戒指就跳出来搞事情了。随着他意念的传达,这些文章如同铬印到了他的脑海之中一般。

只需要他微微念想,这整篇的文章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是佳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一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故今所传,不可诬也!……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曝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大荒。”

在朱朝的这次县试中,四书文两篇,五经义一篇,试帖诗一首。这县试并没有一下子将所有题都放出,而是中午后才陆续放出来剩下五经义和试帖诗的题目。

初春,微寒。

叶无尽身穿着青衫长袍,端坐在一张木桌前,跟寻常的书生无疑。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草包,这时似乎已经满腹经纶,毛笔正在纸上游走。

已经是偏午时分,但是天空仍然一片灰蒙蒙的,屋外那棵榕树的树冠正在微风中摇曳着。知县林溪将最后一道考题写在纸上,再将纸糊在木牌上,两个衙差举着木牌在场地中巡回展示。

最后一个题目是试帖诗的题目,是一句诗句:春来发几枝?

乍一来,会让你有些发懵,是写春还是写树?

科举的试帖诗跟八股文破题一样,要你写风花雪月,题目绝对不会直白地告诉你这些,而是摘自前朝诗人的诗中的一句或者一个典故中的一句,然后让你根据这句话进行推敲,从而确定要写的题目,然后写一首诗。

这次的题目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这句诗摘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红豆》,全诗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知县的意思很显然,这是要大家以“红豆”为题,写一个试帖诗。

试帖诗并不是科举的主流,他仅出现在县试之中,在这个八股文风行的时代,诗词歌赋已经彻底没落。那些靠八股文发家的官员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连这试帖诗也不求你展现什么才华,只要理解出题目,然后歌功颂德就是满分。

其实也难怪,八股文在于古板,而诗词歌赋却过于活性,两者天然存在着冲突。当然,诗词歌赋在科举中没有了地位,但在民间和书生间的重要性还是很高的。

以唐伯虎为例,哪怕他科举不顺,但是却不负他江南四大才子的盛名。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相痴。”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

叶无尽的眼睛在一睁一闭间,已经来回穿梭了几百年,不仅上网寻找了考题,还顺带泡了一个澡。他手握着毛笔,沾上墨汁,在纸上直接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首诗。

考场中,突然多了一行人。知县林溪在上面坐得久了,忍不住打着巡视考场的名义跑下来活动筋骨,当然免不了好奇这些考生的答题情况。

林溪年约四十许,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及第,可谓是科班进身。在青水县已经上任三年有余,官声甚佳,同时还很具有上进心,按着现代的说法,就是还希望组织再加点担子。

对县试他也颇为重视,很希望青水县能出一些人才。不管哪个朝代,当官都是一个辛苦的活,特别是还想上进的好官。这人口耕地要比,这人才也要比。

这一圈走下来,他颇为失望。此次出题,虽然题目的确比往年要难上一筹,却是万法不离其宗,只是没想到不少考生只答了一两道,脸上摆着一副死爹娘的愁容。

若不是这里少了几根竖立着的木条,他还以是在牢记中视察呢!

咦?

当他走到甲子场的考生中时,突然愣了一下。只见一个儒雅的年轻考生的毛笔正在挥舞着,竟然已经正在作诗了,其他三道答卷整齐放在桌前,已经作答完毕。

在县试中,知县虽然是监考官,但却不能随便翻看考生的答卷,主要是害怕作弊的事情发生。只是文人都有通病,对优美的文字天生没有抵抗能力。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不善之国必有余祸?”

林溪看着对“其尔万分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分”的破题时,一个“好”字当即跑到了喉咙,但是意识到这是考场,生生地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