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黄花谷之战(1 / 2)

大宋第一太子 九天枫 1915 字 1个月前

诸葛亮的后代,赵旭想想总不会差的,他想认自己围住,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真正让赵旭佩服的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在几百年前就知道我要来?难道他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

如果他本来就是一个古代的人,就凭这一点他就佩服,记得前世就听说古代一些能人可以窥测到未来的事情。

就像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两个,编著了一本《推背图》其中的一些在后世很受推崇。

明朝的刘基也就是刘伯温,也有《烧饼歌》传世,其中的一些现象果然在后来出现,不过朱元璋没有看到。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就是说明,总会有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人存在。

诸葛亮智慧之名传遍天下,奇门遁甲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能占卜未来赵旭倒也是不奇怪了。

这个苗训,不,诸葛训一个诸葛家的后代,一个以完成先祖遗愿的人,能是个庸才?

诸葛家的人岂是随便认人为主?所以赵旭断定这个家伙一定有大才,所以很高兴的答应了。

他本来还想向柴荣推荐这个人呢,不过苗训推辞了,他说我只认主公,其他的不认。

苗训甘愿在赵旭的帐下当个策使,也就是给赵旭出谋划策的人。

这个苗训到最后虽然是名动天下,成为第一军师,但是却不肯接受官职,说是祖先的规定。

还真是个奇怪的人,人们投军,无外乎就是名利二字,他现在,不图名不图利,难道是真心的要来帮助我?

不管了,反正赵旭自信自己能够驾驭得了这个人,即使他有什么企图相信在自己的掌心里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周显德二年八月,后蜀皇帝孟昶对于前一阵威武城被攻占十分的恼火,但是他又想提高前线士兵的士气。

于是在发了一通火之后,下旨派遣通奏使伊审徵前去前线,代他慰问前线的士兵。

其实伊审徵是按照孟昶的命令去鼓舞士气的,但是更多的是来前线督战的。

在李廷圭的军帐里,这里面都是李廷圭的心腹,所以大家说话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

“将军皇上这是要干什么,我们次啊大了一次败仗就要下诏责罚我们,这不公平。”

“是呀将军,皇上就是不相信我们,还派人来前线督战,上一次派个小人赵季札,这次又不知道是个什么货色。”

“将军,我看是皇上身边有奸臣,否则怎么会不相信我们呢,我们大胜仗的时候,皇上怎么不说,刚打了一个小小的败仗就这样。”

……

这个将领们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也幸亏是在军营里,这里都是他的心腹,否则被被人给听到,御史一定会参奏他,意图谋反。

“够了,吵到老子头都大了,你什么吵什么,打了败仗还有理由了,还有什么脸说,等会陛下的钦差来到之后,大家都机灵点。”

这些将领都是李廷圭一点点的提拔起来的,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子侄一般。

所以一般他们做的不对的时候,李廷圭总是大声呵斥他们,他们非但不感到反感,反而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他们不是心里变态,而是认为这样,是李廷圭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外人会这样对我吗?

没有过多久,伊审徴就来到了行军的大营,当然他不是赵季札那样的废物,除了钱什么都不会。

这个伊审徴是有一定的真才实学的,和李廷圭他们讨论了好久的军事部署。

他以他那卓越的军事艺术,折服了李廷圭等将领,没有想到这个皇上的钦差也是个能人不是个草包。

经过一番的商讨他们定下了分路合围的策略,各个将校都是十分的满意。

分路合围就是分成几路齐头并进,然后多周军实行夹击的政策。

按照部署李廷圭负责调兵遣将,李廷圭也是憋着一股气,一定要一举击败周军,一雪前耻。

他首先派遣手下的先锋都指挥使李进率兵趋马岭寨(今陕西凤县西),务必做到兵贵神速。

其二,他安排一了一队自认为是奇兵的军队直出斜谷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眉县西南,希望从这里进白涧(今陕西凤县东北白石铺);

其三,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路,其实其他的两路也只是一个障眼法,真正的杀招却是在这里。

李廷圭另特意安排能征善战的染院使王峦率5000精兵出唐仓镇急行军赶到黄花谷。

并且下了死命令即使把马跑死了,也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到黄花谷。

黄花谷是凤州东北的一个小小的山谷,这里地理平坦易守难攻的好去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大周的军队的粮道就是从这里经过的,占领这里,就意味着可以彻底的切断,周军的粮道。

没有了粮草,他们周军还打什么呀,饿也饿死他们,到时候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退一步说,即使他们还有其他的粮道,我们也可以在此切断周军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