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来了,就不走了(1 / 2)

铁血铸新明 故土难离 1667 字 1个月前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午后喝酒,无疑让人有些倦怠乏困。再且,这种同僚接风洗尘宴浅尝即止,意思意思即可,不可能深入沟通交谈。

临近尾声,张肯堂带着秦浩明来到于山酒楼四楼,会见福州当地士绅。

四楼包厢设了八桌,既有不够资格上五楼的官员,也有家里异地为官的大家族,当然还有当地非常成功的大商人。

随着他们的到来,每桌人都站起来,一个个恭敬地举着酒杯,满面笑容在秦浩明面前深深的弯下腰。

“这位是张家张建新,其兄是金陵礼部侍郎,张氏在福州,一向热心。铺路架桥,扶贫积弱,在福州府大名鼎鼎。”

“这几位是右参议白大人、经历司卢司职、督粮道李郎中、督册道全司职,皆是福州府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这是福州府大海商之一,于家家主于正辉,置苏杭细软、两京大内宝玩,兴贩琉球、朝鲜、真腊、占城、三佛齐等国。”

……

一路介绍下来,这八席人均是福州府的豪门大户。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和福州官府共同掌控着福州府的稳定,属于实力人物。

“来来来,诸君与本督共饮此杯,祝大明蒸蒸日上。”

秦浩明一脸真诚,遥敬众人,一饮而尽。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中良莠不齐,自己不可能一杀了之,唯有先慢慢交往了解,再选择分化拉拢或打压。

终归,只要有人马在手,主动权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祝大明蒸蒸日上。”

众人举杯应和。

津泰路总督府邸占地三百多亩,前面是总督衙门,后面是居住场所,原为槽道衙门改变而来。

依照大明不修衙门的习俗,前面办公的总督衙门自建成后再无修葺,显得有点破乱。

可三十多亩的后府,却是一修再修,几乎换一人修一次。

府内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院落与园林,分布的各种楼房,江南风格的园林建筑、亭台水榭、池塘与山石,美轮美奂的遍布了整个府邸。

秦浩明和亲卫一路看过去,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秦督看哪里需要修葺,请尽管吩咐小人?”

布政使司下属杂造局大使杨元胜半着弯腰,一脸谄笑献殷勤。

别看他叫大使,听着威风凛凛,其实只是从九品,尚未入流。管着一些木匠、工匠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大明吏员大多数都是由科举无望的读书人充当,刚入行就是当攒吏做些抄抄写写跑腿的活儿。

如果干得好,满三年不出意外能够升职为司吏,然后慢慢熬成典吏、令吏。

可典吏、令吏只是大明朝公务员,不是官员,也就代表他们不是老爷,不属于官僚阶层。

杨元胜是个相当精明的人,凭借一个秀才的身份已经混到了典吏,现在就需贵人提携,或可再上一层楼。

“站直了,别忘了你也是一个读书人。”

秦浩明拍拍他的肩膀低喝一声,并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指着毗邻总督府的一处空地说道:

“那里,召集福州能工巧匠,给本督建造一批新房。

统一样式,三厢两院一天井,前期三百套,年底前竣工,一切费用总督府出,有问题吗?”

杨元胜给秦浩明一拍,一句站直了,你也是读书人的话语,胸腔中流过一道暖流,鼻子一酸,眼睛有些模糊。

是啊,曾几何时,自己不也书生意气慷慨激昂指点江山?

可生活的艰辛无奈,官场的趋炎附势,逐渐让自己的腰身弯曲,以至于早已忘了是读书人。

官场,其实官做得越大越不在乎这些虚礼,显得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反而是那些芝麻小官小吏怕别人轻视,故意端着揣着,不可一世。

他腰身挺直,心里畅快,工作依旧,可跟不同的人心情却是天壤之别。说到专业,他估算片刻沉声说道:

“启禀秦督,若是要年底完工,单凭杂造局自身的工匠几无可能。

可若是招募福州府工匠,再辅以大量杂工,小人可以保证。”

“好!杨大使如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竣工,让本督将士年前入住,今后还有二期三期。

另外,本督决定成立匠作局,从七品,饷银每月二十两,负责总督府所有大小工程事务,希望杨大使努力。”

虽是第一天踏上福州土地,可秦浩明心中早已规划了一揽子计划,就待四处破土动工建设。

“感谢秦督提携恩典,小人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元胜语气凝噎,九十度作辑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