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明报》约见(求收藏)(1 / 2)

香江大亨 蒹葭苍苍 1706 字 27天前

金庸的困惑,显然没有蔓延到李家。因为晚上的时候,李明辉像献宝一样把李明豹写出来的东西给李光新看了,李光新仅仅说了两个字,就算为《明朝那些事儿》下了定义。

而这两个字,显然不会是什么褒义词,毕竟李光新也算得上是个文人,而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对于这些新奇的事务本能的厌恶。所以李光新那两个字,就是:“胡闹。”

对于这本书,李光新的感觉的确就是胡闹,以现代档案写古代历史,要不是看在李明豹最近改变得很好,基本上不用他来操心,加上李明豹是他李光新的儿子。或许李光新的评论会更加的不堪,别说胡闹,就算是混账,有辱斯文这样的话,也能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本来严肃的历史,被写成这样,先辈都会不安。

当然,李光新的理念不能代表李家所有人的想法,至少李明豹那些哥哥们,对李明豹这书,还是很有兴趣的。甚至李明豹的三哥李明煌在吃饭的时候说,如果当年他看的历史书都是这样的,说不定他现在就专研历史了。

而李明豹的两个妈妈,对于李明豹这书,显然是呈鼓励的态度。毕竟自家的儿子能够写出这样的书来,虽然算不上严肃,但也确实能够看出这本书的严谨,而不是在乱写。一般严肃和严谨这两个字,都是连在一起用的,但李明豹这书,显然不适合这样的评价。

在家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的情况下,李光新显得有些落寞。虽然他评价这书是在胡闹,但他这个做父亲的,却做不出来这样的文章,因为积累不够。对于李明豹来说,如果不是知道有互联网这回事儿,他也肯定不会相信二十多年后的小年轻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至于现在嘛,作为光荣的抄袭者,李明豹显然没有背负太大的精神负担。

当李明豹说这本书的稿子他寄给了明报以后,作为父亲的李光新露出了笑脸。

“小五,你这可是给金庸先生出难题啊。这书没到金庸的案头也就罢了,但只要到了他的案头上,你这本书能弄得他睡不着觉。”作为明报的忠实读者,李光新对于金庸,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李明豹还在茶餐厅赶稿子的时候,一个电话从明报那边打了过来。

等到明报的人到了李记茶餐厅,相互介绍了以后,李明豹才知道眼前这位居然是沈宝兴。他之前还以为明报会随便的派一个人过来,但没想到居然是沈宝兴亲自到来。作为明报的两大支柱,沈宝兴在明报的地位可绝对不一般,而现在他亲自到场,就更加证明明报那边并不平静。

“我之前还以为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会是一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狂生,但没想到蒹葭先生你居然会那么年轻,实在是难以想象,以《明朝那些事儿》严谨的逻辑居然会出自先生你。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这本书,弄得查先生失眠了。”作为明报的两大支柱,虽然对于李明豹的年轻,沈宝兴很是诧异,但说话上面,却没有失分寸。

“真的么?看来我爸真是料事如神啊,昨天给我爸说这事情的时候,他还说金庸先生看到我的文章,肯定会失眠,没想到还真是,对于这点,我十分的抱歉。还没有自我介绍,我叫李明豹,如果沈先生你不介意,可以叫我阿豹,朋友们都是这样叫我的。”李明豹笑着说道。

“令尊很熟悉查先生?”

“他是明报的忠实读者,自然对金庸先生有些关注。还说我这是在胡闹,给金庸先生找麻烦。”

“确实,你这本书给我们编辑部找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整个编辑部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后来到了查先生的案头,今天早上查先生给我打电话,算是有了一个定义,阿豹你想不想知道查先生怎么评价你这本书的么?”沈宝兴卖起了关子。

“愿闻其详。”李明豹也顺着沈宝兴的话题说道。

“查先生本来想定义为历史小说,但小说本就代表着演义的成分,不能当真。而阿豹你的书,虽然显得轻佻,但历史方面的论述,有主观臆断,但也没有脱离主线,所以历史小说不合适。传记自然也算不上,最后查先生想到了一个词语,叫做小说体历史,虽然还是有些不尽人意,但多少也能涵盖一些范围。”沈宝兴说道。

“看来还真是让金庸先生伤脑筋啊!对了,这本书明报会刊登吧?”李明豹并不多想聊这个话题,于是把话题岔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