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变故(1 / 2)

民国狂人 斗气刃 1577 字 1天前

老子惹不起你们,总躲得起吧

袁世凯差点没气炸了肺,见过无耻的,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你日本人硬要把黑的说成百的,将所有责任都栽到北洋头上,那也就不要怪我脚底摸油流之大吉。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把一个日本公使扔给手下小弟应付干瞪眼。

袁世凯的避而不见,更加激起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负责接待日本公使的北洋政府外交部官员苦不堪言,被日本人的无耻行径弄得火冒三丈,要不是担心被老袁秋后算帐,他真想就此拂袖而去:爷不侍侯了!

北洋政府的一再扯皮,让肩负重任而来的山座圆次郎炸毛了。负责接待应付差事的北洋官员被喷了一脸口水,厉声呵斥北洋政府要尽快给予答复,别闹得最后下不来台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陆军迟迟没有拿下青岛,反而损失不小耗费严重。军部的口子越开越大,要钱要物索求无度,掌握日本政府的文官集团不乐意了。前文有过介绍,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刚刚有所好转,根本就支撑不住长时间的跨海作战。

虽然日本政府掌握的旅顺与山东没多远距离,但单凭一个旅顺,也支撑不起十万人规模的战斗多久,而且还是在这样进展不大的消耗战中。旅顺基地也要留有足够的战略物资储存,以备有可能出现的不时之需。

更不要说那时候的台湾了,对于日本政府而言纯粹就是一个包袱。以日本当时的财政状况,根本就无力开发台湾。日军是在台湾建设了军事基地,对青岛的帮助也有限得很,最多也就是个中转站的干活。

本来就看军部那帮人不顺眼,控制政府大权的文官们纷纷出手。眼见战事不利再不出面打压,难道还要配合他们行动不成

文官们认为,既然武力一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没必要继续劳民伤财,改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有这个把握,自从前清以来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在谈判中北洋政府与前清基本上没什么两样。

日本军部一干大佬不乐意了,这不是在打他们脸吗

当初出兵的建议是他们所提,把文官集团排除在外也是他们所为。原本的想法是军部独吞拿下青岛后的好处,可没想到最后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青岛是块硬骨头,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好啃,十万日军在山东陷入困战的沼泽当中不可自拔。

不仅仅中国人好面子,外国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鲜少有面对打脸还能无动于衷的。于是,军部和文官集团闹腾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针锋相对一点都没有要退让妥协的意思,事关手头权力也容不得他们退缩。

军部态度强硬,坚持要把青岛战事进行下去,他们认为日军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关键是国内的物资支援不能断绝。为了表示军部的决心,青岛那边日军又展开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可惜最后的结果依旧不令人满意。

文官集团也不客气,政府财政摆在那儿,时间拖得越久麻烦越大。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解决中国问题不一定非要军事行动这种过于激烈的暴力手段。历史事实证明,有时候在谈判桌上取得的成果要远远大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