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在外的时候,李中易一向严格自律,除了住的条件比较宽松之外,吃食和普通士兵一模一样。
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以心换心,才能赢得袍泽们的真心拥戴。
大明朝的开国之君朱重八,在太子朱标死后,待武将勳贵们颇为苛刻,被称为残暴之主。
但是,从始至终,朱重八对百姓一直十分宽容,真正做到了轻徭薄赋。
这也是朱重八肆无忌惮的诛杀功臣,大明江山却始终稳如泰山的根本性因素之一。
李中易和普通士兵吃的一样,这就让后勤司的军官们,谁都不敢胡乱克扣士兵的口粮。
上有好政策,下必有伸手捞钱的妙招,这是由人性决定的,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李中易考察普通士兵的伙食,经验可谓是异常之丰富,他经常在开饭的时候,完全不打招呼的到处闲逛,走到哪里吃哪里。
别看李中易平时对老部下们颇讲感情,一旦查出吃食不对劲,后勤司里必定有人要掉脑袋,并且还要罪及家人。
代价过大,以至於后勤司的人,在伙食的供应上,谁都不敢马虎大意。
说白了,天朝的事情,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下边人办事认真,又和领导是否真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李中易常常挂在嘴巴边上的一句话,皇帝不差饿兵,将士们连吃都吃不好,甚至吃不饱,还有力气打胜仗么?
不过,全军之中,炮军的伙食标准,一直是最高的。其次,便是总参议司。
没办法,总参议司的这帮家伙,是李中易的心头肉,掌中宝,不让他们吃饱吃好,稍微有个闪失,全军都很危险。
在芍药的伺候下,李中易泡过脚后,便斜歪在榻上,就着烛火,仔细的阅读各地发来的军报。
芍药自己缩在被内,一动也不敢动,惟恐惹恼了李中易。
实际上,李中易从来没对芍药动过一根小手指,她却因为心里有鬼,偏偏怕男人怕得要死。
这一次出兵,除了竹娘死活要跟着之外,李中易点名叫了芍药随军伺候着。
说起来也很奇怪,无论李中易拨洒了多少种子,芍药的肚子里就像是干涸的瘠田一般,始终无法开花结果。
正好,杜沁娘怀上了身孕,为了掩人耳目,李中易索性把芍药带在身边。到时候,不管杜沁娘生的是男儿还是女孩,都以芍药所生的名义,归她抚养。
芍药无子女,养育杜沁娘的孩子,正好排解难耐的寂寞,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果,李中易很少碰她,芍药尽管嘴上不敢说,心里肯定是有怨的。
然而,李中易每个月至少召寝五次之多,芍药的肚子依然空空如也,这就怪不得男人不乐意下种了。
从希望走向失望的次数多了之后,芍药对於怀上身孕的心思,也跟着淡了许多,也许是绝望了。
和李中易别的女人都不同,芍药一直背负着叛主的原罪,她若是一直没有子女,在老李家后宅里的日子,恐怕比现在更加难过十倍以上。
这年月,后宅的女子,若无子女伴身,且不说旁人的白眼,她自己都会心虚,腰杆始终无法挺起来。
养别人的孩子,尽管有些别扭,芍药也是获益者,算得上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准备让芍药收养杜沁娘肚里孩儿的事情,李中易暂时没和杜沁娘说,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已。
总而言之,李中易不乐意他的骨血,却只能散落於宅外放养,那对他来说,将是天大的遗憾。
一连五日行军,整个北征大军日行百里以上,速度可谓是快得惊人。
然而,天公却不作美,突降大暴雨,整个官道泥泞不堪,将士们牵着战马倒可以缓慢通行,青铜6磅炮却给堵在了路上的道旁。
这个时候,张复基提出的修车辙道的构想,恰好可以拿来实践。李中易果断的下达了动员令,命令官道沿途各县各亭各村的乡军,按照分段包干的原则,尽快修出车辙道,以便炮营及时通过。
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话的确是颇有些道理的。
换作是以前,李中易的军令要先下达到州城,再从州城下给县里,在转到亭,最终送达村里。
这个效率就低得惊人了,整个公文的流程完整的走一遍,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