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番外·下(1 / 2)

当前时间是上午10点, 《都市夜谭》杂志负责人已经入住目标民宿。

在传出“闹鬼”之前,这店只是一家普通的家庭旅馆,民宅改建的那种, 位于s市郊区——郊到跨过一条省道线就是隔壁省的那种郊区;附近没有景点, 自然也没有游客,住店的大多是省道上跑运输的长途司机。

半年前,这家小店停业装修,两个月前装修完毕——然后开始“闹鬼”。

有人影, 有怪响,有鬼压床, 有半夜突然传来的说话声,厨房的土灶有时还会自己着起火来……虽然都是常见的乡村传说套路,但经过这一番操作之后,这家小小的自宅旅店在附近的十里八乡传出了名, 平时不走动的街坊邻居也纷纷前来围观探访。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 传上微博, 传上各种短视频平台,开始有人大老远赶来, 特地住店“见鬼”。

不知道他们都见到鬼没有, 反正在池清看来, 讲讲鬼故事就能救活一家小店,简直太划算了。

她想起刚才自己掏出名片的时候,老爷子老太太带着老花镜,对着名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声来。念到“主编”两个字, 老太太“哦哟”了一下,从镜片后抬起眼来看她。

“刊号已经批下来了,过完年就独立出刊,”当时池清下意识地解释道,“名片是刚印好的,就……提前自称一下‘主编’。”

(现在想想,完全多此一举——老太太根本就没有质疑她的身份,自己急着说明,反而好像心虚。)

果然,对于这位“主编”的亲自造访,店主夫妇十分开心。他们为她详细介绍了店里的情况——和池清从投稿里,微博上看到的描述几乎完全一致;仅有的区别是讲故事的老爷子口齿清晰,讲得眉飞色舞,一看就没少练。

“那有没有排查过安全隐患刚装修完就营业,测过甲醛吗”池清说,“还有厨房里起火,房间里漏水,这些都很危险的——你们还是对外开放营业的旅馆,这样对客人不太负责吧有没有向相关部门反映过这个情况”

当时老夫妇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池清也十分后悔——这些话应该调查完了再说。

但店主夫妇似乎也没有跟她太计较。老爷子又笑呵呵地说,现在太阳还没下山,动静都没起来,你不信这些也很正常——最好还是在这里住一夜,亲身体验一下,就知道是真的假的。

池清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于是在老夫妻俩的推荐下,她选了走廊尽头的房间入住了。

虽然这家店出名的方式有些奇怪,但客房倒是干净又漂亮:新中式的装修风格,简洁大方,细节布置又不失传统特色。如果没有闹出这种奇怪的传闻,这民宿想必也能成为本地的网红打卡处。

……不对,现在也是网红打卡处,而且知名度远不止“本地”的水平。

大概是听了哪个不靠谱的营销专家的损招,池清想。附近没有风景名胜,农家乐也早不稀奇,于是只好剑走偏锋,弄个“闹鬼”的噱头来吸引眼球。

她想起自己到这之后,大厅也好走廊也好,似乎都没看到其他客人。老太太问她想住哪间的时候,也是一副“随便挑”的语气。

看样子,其他房间都空着。

“闹鬼”的热度已经过去,没有什么新鲜事来满足网民的猎奇需求,于是这小民宿又变成无人问津的乡间旅店了。

——所以他们才来找自己这“杂志主编”,拐弯抹角地打个广告

池清扁扁嘴,感觉自己已经猜出了八成。

这个房间的落地窗十分敞亮,乡下小镇也没有什么阻挡视线的高楼大厦,站在窗前,大半个村子尽在眼底。

放下行李之后,池清又出门去附近转了一圈,拍些资料照片。郊外比市区冷多了,天空也阴沉沉的,云厚得像一坨坨湿棉花。池清逛了半来个小时,只看到几条小狗,几栋小楼,还有一家和天气一样冷清的小卖部。

这天实在是太冷了,那几条狗都缩在墙角,懒得理她。

小卖部的女人也懒得理她。池清过去想问些关于那家民宿的事,那胖女人只从手机上抬了下眼皮,嘴里含含糊糊地出了个声,也不知道是“嗯”还是“哼”。

池清四下看了看,去货架上拿了一包饼干。但这点小钱,并不能让胖女人掀一下嘴皮子。

想来也是,她大概早已见惯专程跑来猎奇的闲人,就像民宿老板一样,同一段话翻来覆去说了几遍,不胜其烦。

小卖部的货架上还摆着几瓶巧克力牛奶,池清看了一眼——眼熟的牌子,似乎在某个人的超市手推车上见过。

她又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然后走过去拿了一瓶。

这一回,小卖部老板娘开口了。

她说——“袋子要伐”

然后池清回旅馆吃了午饭——老太太做的,没什么特别的农家菜;饭后,她又说服店主夫妇,允许她在走廊里安装几个摄像头——“说不定会拍到什么奇怪的画面”。

说这话的时候,池清悄悄观察两人的表情:老爷子有些为难地皱了皱眉,老太太砸吧砸吧嘴,两人互相望了一眼,背过身去小声说了几句,才一起转回来,点了点头。

“摄像头是伐装吧装吧,随便装!前几回的小年轻也来装过,”老爷子说,“忙了半天,什么都没拍到!好像说什么……电磁干扰什么东西的……我也不懂,反正你有点心理准备!”

“没问题。”池清说。

她在一楼大厅,楼梯拐角,二楼走廊……还有自己的门框上都装了简易式的纽扣摄像头,一共七个。第一次搞这些,池清感觉自己仿佛身在捉鬼敢死队片场,心里还有些小激动。

然后她回到自己房间,调试设备,检查稿件,又给杜云苇汇报了当前进展。杜姐表示:安全第一,工作第二。

池清想象了一下自己可能遇到的“不安全”的情况:在这家民宿里,自己可能遇到的最不安全的“不安全”,大概是结账的时候看到的账单。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于是她这样回复道。

剩下的时间里,池清就在房间写稿子。临近傍晚的时候,她突然觉得有些冷,像有一股寒气从墙缝,地板缝里冒出来,敲键盘的手指头都不知不觉地僵硬了。她转头朝窗外一望——下雪了。

那场预告已久的“中到大雪”终于降临。在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几个小时里,民宿的院子已经一片白雪皑皑。雪花一团一团地往下落,像撕碎的棉絮。

池清站在窗口朝外望去,视野变差了,只能望见起起伏伏的屋顶——它们也很快被雪覆盖,和灰白的天色连成一片。

池清想起自己还住在旧公寓的时候,一到这样阴冷潮湿的天气,就想煮个火锅,打个边炉。可是火锅这种东西,一个人吃份量太多,她也没有朋友可以跟她一起吃——更别说吃完了还能帮她刷个锅洗个碗。

那时候池清偶尔会想,要是对面的空屋子搬来个邻居多好,就可以喊来一起煮火锅。

现在对面屋子倒是有人住了,只是池清搬走了。她被半夜孩啼吓退,找了套离公司更近,也更贵的房子——过完年她就荣升主编,房租贵点就贵点吧。

但新公寓是一梯一户,还是没人和她一起吃火锅。

池清看了一会儿雪景,转过头,看到那瓶巧克力牛奶还放在桌上。她顺手拿来,拧开,喝了一口。

……太甜了,池清皱起眉头,重新盖好瓶盖,把饮料放到一边。

有几声鸟叫从窗外传来,池清隔着玻璃望了一眼,没看见小鸟。她想了想,把小卖部买的饼干拆了,掰碎,用房间的一次性杯子装着,走出阳台,放到有屋檐遮蔽的墙角下。

天寒地冻,它们大概也找不到饭吃,池清想,那就请它们随便吃点。

又有一声鸟叫传来,池清循声转过头——但视野里尽是白茫茫一片,她连只麻雀都没看到。

雪一直下到傍晚。池清和店主夫妇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老爷子还提了句“好不容易下那么大的雪,不去院子里玩玩”。池清当时没有表态——毕竟已经是个“成熟女性”了;然而她回到房间,看到院子里的积雪堆成蛋糕上厚厚的裱花,干干净净的空地上一个脚印都没有——

好不容易下那么大的雪……总不能白来一趟,成熟女性想。

何况这民宿里只有自己一个客人,整个院子都是她的。

去拿外套准备出门的前一秒,池清想起什么,回到桌前打开电脑,调出监控记录。

这一趟是取材,是公干,是外勤,是出差……虽然这个目的已经被忘得差不多了,但毕竟还是此行的目的。

于是池清把七个摄像头的视频记录简单过了一遍——和她想的一样,一切如常,并没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事”;动静最大的画面上,也不过记录了老太太在厨房“嗤里嚓啦”做晚饭的场景。于是池清一边拖动鼠标一个个关掉视窗,一边单手穿上外套——

最后一个摄像头的实时画面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池清停下要点叉的手。

那个摄像头被装在二楼走廊的拐角,可以同时兼顾走廊两边的情况。画面的角落里摆着一个矮柜,柜子上是一个小巧的陶瓷花瓶。

2秒前,池清亲眼看着它挪动了大约半寸的距离。

“喀”,又一下,好像是被什么动静震起来的。

池清眨眨眼,把画面放大,缩小,再放大,再缩小:摄像头所能捕捉的范围之内,风平浪静,她没有看到任何人。

“喀”,花瓶又动了一下,离柜子边沿近了一些。

“喀”,又一下,更近了。

……没理由会发生这样的事,池清想,太不科学。

也许是这便宜摄像头的像素太低,没有把全部细节还原出来……

又看了一眼之后,池清揣上手机,打开房门。

她的房间在二楼走廊的另一边,距离事发现场不过10米的距离——但花瓶和矮柜都在拐角,从她眼下的角度,并不能直接看到那边的情况。

池清掩上门,轻手轻脚地朝拐角走去。走廊里铺着地毯,把她的脚步声藏得很好。

“喀”,花瓶挪动的声音,近了。

池清又走了几步——她看到那个柜子的柜脚了。

又走几步之后,她看到半开着的没有合上的柜门了。

她看到花瓶在射灯下细长的影子了。

“喀”,影子动了一下。

池清停下脚步,贴着墙壁,掏出手机,打开拍摄模式,对准视线尽头那半口柜子。

然后她手指一划,拉近镜头。

手机充当了望远镜的作用,把几步外的情景清晰地放大。实木斗柜,粗陶花瓶,花瓶里深红色的干花……所有细节清清楚楚。

——包括花瓶上那根细细的,半透明的鱼线。

鱼线就捆在花瓶的把手上,另一端绕过墙角,通往楼梯。

“喀”,花瓶动了,在鱼线那头的神秘力量的操控下。

池清翻了个白眼,感觉自己是一只被逗猫棒戏弄的傻猫。她拿稳手机,一点快门——“咔嚓”。

也许是因为这快门按得过于响亮,紧接着的下一秒,“咣当!”一声,花瓶掉在地上,摔碎了。

然后楼下响起慌慌张张的脚步声。

池清立刻从藏身的墙壁后走出来。她看到楼道的墙壁上有个人影急匆匆地朝楼下跑去,忍不住出声喊了一嗓子。

“大爷,”池清说,“你跑慢点儿,干嘛呢”

那人影又晃了晃,停住了

“哦……池主编啊,”店主老爷子笑嘻嘻地朝她走了两步,“我听到楼上有东西碎了……就上来看看。”

“那你怎么往下跑”池清说,“我都看到了——你也别冲那么快,小心摔了。”

老爷子砸吧砸吧嘴,又伸手挠挠半秃的脑袋,不尴不尬地笑了笑。

“我这不是……怕你白跑一趟,没有收获嘛,”老爷子说,“多少拍点东西……回去也好交差,是吧”

“然后写一篇装神弄鬼的稿子,顺带帮你们打个广告”池清说,“我自己就是主编,不需要对谁交差。”

老爷子又讪讪地笑。照池清的脾气,是很想趁胜追击嘲讽一番,但对方年龄上是长辈,她也懒得和他废话,只说了句“别搞了”,就顾自转身回了房间。

来回浪费了这几分钟,天色早已大暗,池清也没了玩雪的兴致,只能又坐回到电脑前,继续下午没做完的工作——

不行,越想越气,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智商都被羞辱。

池清掏出手机,打开相册,又看一眼刚才拍的照片,准备发给寒牙,给他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但也许是当时自己的手晃了一下,这会儿再看那张照片,她发现花瓶连接着鱼线的部分非常模糊,并不能看清。池清把照片放大,再放大,可最关键的那部分图像始终云遮雾绕,像不小心在上面泼了一滴米粥。

——等等。

好像不是照片没拍清楚。

池清把照片拉到最大,又一点一点缩小,直到她能看清自己想看的东西。

有一只手抓着花瓶。

一只白色的,半透明的,像雾气一样的手——或者就是一团凝聚成型的雾气。那白花花的东西缠绕在花瓶的颈上,正好把上面的鱼线挡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是从楼下厨房飘上来的蒸汽

池清皱了下眉头。当时她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也许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鱼线上了。

……是自己的手机镜头脏了池清翻过手机——摄像头并不脏,上面的钢化膜还是昨天才贴的。

再去那里看看吧,池清想,看看楼下厨房的热气会不会一路飘到二楼,或者拐角的位置是不是正好在浴室上方。

——她听到一声骤然响起的滴水声,“滴答”。

很近,似乎就是在自己房间。池清马上走进浴室,把所有的水龙头和水管都检查了一遍。

——“滴答”。

那声音又来了,但浴室里并没有漏水,地面也是干燥的。

池清突然想到了什么,但这件事……怎么想,都不太可能。

她回到房间,走向床边的角落。那里的地板上,有一滩湿漉漉的积水。

池清抬头望向天花板——没有漏水的痕迹。

“滴答”,又一滴水从空中落下,滴在地板上。

天花板还是干干净净,墙壁也是。

——“明明哪里都没有漏水,但房间里总是会有滴水声,地板上还有水迹,擦也擦不干”。

这是来这里之前,池清所搜集到的关于这家民宿的网络传言。

刚刚还在为老板拙劣的欺诈手段生气,但现在,她觉得自己脑内的神经被抽紧了。

——等等,会不会刚才的老爷子和花瓶只是为了让自己离开房间的诱饵

然后趁着自己不在的时候,老太太立刻跑进房间,做好这样的布置

池清马上回到桌前,调出自己门框上那枚摄像头的监控记录——一无所获,摄像头只拍到了她自己进出的画面,在她离开的那三分钟里,谁也没有来过她的房间。

身后又传来一声“滴答”。

池清皱了下眉头,站起来,准备拿毛巾去把地板擦干。

——转身的瞬间,她的余光看到打开的监控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半透明的影子,像是一团白茫茫的雾气。

池清立刻站住脚步,重新回到电脑前。

那团白影像雾气,像光线造成的视觉差,像一把被风吹动的白色粉末……摄像头的清晰度实在太低,但池清似乎辨认出了一个模糊的人形。

人形飘飘荡荡地走出监控范围之外了。

——“有天晚上,我下楼找东西吃,结果在走廊上看到一个白花花的影子。我还以为是个人,可是他走起路来一点声音都没有!轻飘飘地就过去了!”

……这也是关于这家民宿的网络传言之一。

池清听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越来越响亮,“咚咚咚咚”,像一阵鲁莽的敲门声。她又吸一口气,稳住情绪,然后拿出手机,打了前台电话。

一楼的座机马上响了,她在房间里都听得清清楚楚。但铃声响了差不多20下,电话才被接起。

“别搞这些装神弄鬼的,”电话一接通,池清立刻开口说道,“差不多就行了,我不会把你们的事往外抖的——都这么大年纪了,早点休息吧。”

那一头稍微愣了愣,然后传来老太太的声音。

“什么,什么事”老太太牙口漏风地问,“你那儿出什么事了是不是屋子里有蟑螂要不要我们来看看”

说着她又赔笑着叹了口气:“你稍微等等啊,老头子还在厨房收拾呢——刚刚好端端的,柜子里摆着的碗盘碎了,你说稀奇不稀奇”

——“那天半夜人都睡了,厨房里突然‘稀里哗啦’一阵响,可把我给吓醒了。我和老板一起过去一看:碗柜里的盘子杯子饭碗汤碗……能碎的全碎了,粉粉碎!自己在搁板上稳稳当当地摆着,就碎了!”

这也是池清看到过的网络传言之一,她还吐槽过这样的剧情毫无新意。

“你那怎么了啊,”老太太还在继续问道,“不会是电视机没信号了吧咱们这比较偏僻,偶尔就会这样。你等等,我和老头子收拾完,就上来给你看看。”

说完,老太太把电话挂了。

——几乎同一时刻,池清听到一阵脚步声。

和网络传言中的描述一样,来自天花板之上的脚步声。

这栋小楼只有两层。

……错不了,池清想。

这栋民宿里,被人植入了“内核”。

不管那些网络怪谈是真是假,是亲身经历还是营销手段……在一次次的传播之后,它们逐渐积攒起了足够的能量。

足够让它们从“传说”变成现实。

池清又望向监控画面——大厅,门廊,楼梯,厨房……七个视窗里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画面;都是她曾经在邮箱,在微博,在视频网站看到过的情景。

池清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了,像是从墙缝里,门缝里,没有合拢的抽屉缝里传来的。

那些怪谈正在成真。</p>

<strong></strong>——所以现在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