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傕急了,一脸茫然,左右扫视,不解地问道:“你们笑什么呀?有什么好笑的吗?”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满。
那苗条窍瘦的采莲上前一步,淡淡地说道:“你可知何为‘澡豆为饭’?”
“什么?澡豆还能当饭吃?”文傕一脸疑惑,一本正经地驳斥道,“你蒙我呢!”
采莲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似一圈涟漪荡漾开来:“晋时,琅琊王氏有一风云人物名曰王敦。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精通《左氏春秋》,尤喜清谈,娶晋武帝司马炎之爱女襄城公主为妻。
与公主成亲后不久,王敦有一次在公主府中如厕,看到漆箱里盛着很多干枣,以为是摆设的果品,就顺手拿起来就吃了个精光。殊不知,那是用来如厕时塞鼻孔、防臭味的。”
“啊?那些干枣是别人塞过鼻孔的?”文傕一下愣在原地,惊愕不已,手中的干枣也掉落一地,“我把别人的鼻涕也吃下去了?”
“你不会像王敦一样,把琉璃碗中的清水和着澡豆也一起喝了吧?”采莲又问。
文傕一下彻底懵了,点点头:“喝了!”顿了顿,突然用一种近似凄厉的声音哭嚎:“哎呀!那个是澡豆啊?我以为是……”
“你以为是什么?干粮?”采莲笑得花枝乱颤,反问道。
高雅郭、黎诗、崔玲柔三人掩口而笑,其余人则捧腹不已,笑得前仰后合。
忠尧微笑着说道:“师弟,澡豆是洗手的。唉,你这样,还真是‘澡豆为饭’啊!”
“什么意思?”文傕急切地问道。
“这还不懂?”子翃性情爽直,哈哈大笑道,“‘澡豆为饭’就是形容一个人没见过世面的窘态啊!”
文傕瘪瘪嘴,不服气地说道:“人家小时候家中贫苦怎么了?一不偷,二不抢,莫欺少年穷!我虽然没见过‘那些’世面,但王敦这个人我还是知道一些的!他曾经差点杀了王羲之,多亏王羲之聪明才逃过一劫!”
“确有此事,看来你私下里读书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错,有些长进。”忠尧赞道。
得了赞许的文傕不由分说,开始炫耀自己学识的长进,讲起王羲之死里逃生的经过:“王右军王羲之年不足十岁之时,大将军王敦甚爱之,常常将其安排在自己大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大帐,王羲之犹未起床。须臾,钱凤入,摒退左右密谋论事,言逆节叛乱之谋,却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醒来,既闻所论,知道无法活命了,乃剔吐,以口水污头面及被褥,佯装熟眠。王敦论事造半,方忆起王羲之尚在帐中,彼此十分惊慌,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相信他是真的睡得很熟,什么也没听到,王羲之这才得以保全性命。时人皆称其有智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了,好了,相信你是认真苦读了。”忠尧安慰道。顿了顿,他话锋一转,又道:“这水塔中流入池子的水也差不多了,还差一点就到那池壁上刻着的红线了,你再去喊两声,也许我们就可以过桥了。”
文傕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转身,不小心一脚踩到了地上散落的干枣,他低头一看,又狠狠地跺了几脚,把几颗干枣踩了个稀巴烂,算是出了口胸中的闷气,这才走到号角边,开始猛吸一口气,“啊——啊——”地大喊起来。
山泉喷涌而上,直射天空。
没过多久,水塔中的贮水槽又装了不少泉水,这些泉水通过引水槽不断流入池中,很快池中之水便没过了池壁上的红线刻度。
忠尧注意到池壁上有一道约莫一尺长、三寸宽的缝隙,没过红线的水正涌入那道缝隙中,既而,又是一阵机关转动的异响,池水翻涌,从池子底部升起一排打磨为圆柱的石矶,众人先是微微一怔,旋即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池桥竟然是这石制的圆柱墩子啊!
这时,采莲说道:“诸位,池阔水深,采石矶为浮梁而成桥,过之如履平地,请吧!”
於是,众人跟随采莲从石矶上趟了过去,到了对岸。一到对岸,池中的石矶又沉了下去。
而后,忠尧一行在采莲的引领下穿过一个庭院,院中有三口大大的瓦缸,古朴厚重,里面盛满了水,水里养着些许红鲤,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荷叶,偶尔有一两只麻雀飞来,蘸水悄悄地清洗羽毛。
整个院子也因有老缸的点缀多了一份古朴的岁月沧桑之感,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是也。
从院中大缸旁经过时,黎诗忽然说道:“又是三口大缸,不会是门口那‘三纲(缸)五常(尝)’图吧?”
采莲笑着朝前面的一道大门走去,边走边说道:“摆放在门口的大缸常常称之为‘门海’。”
“门海?为什么要把大缸叫做‘门海’呢?”黎诗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觉得有些稀奇。
“门海亦有人谓之‘太平缸’, 古时人们如此称呼,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海’字既指大海,也借指一些硕大无朋的器皿,比如玉海、玉瓮;其二,寄托美好愿望,期盼门前有大海,房屋自此不会发生火灾;其三,这些大缸可以储存大量水,关键时刻随时取用,以便救火。”采莲如是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黎诗恍然顿悟,点了点头。
众人继续前行,穿过前方的一道大门,转而向左,但见面前赫然有十数道月门组成的一条长长的走廊,每道月门左右皆有数架葡萄缠绕生枝,满架高撑碧络索,天风飕飕叶栩栩。罗帏翠幕珊瑚钩,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jié)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穿过那葡萄藤走廊,旋至一考场,左、中、右各有一排低矮的号舍,青砖绿瓦,每间号舍宛如格子一样分隔开来,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上砖托放置着一层木板,作为考试的桌案,桌案旁有一黑漆木制圆墩。
号舍前有四名精悍干练的监考官,两男两女。
男子神情坚毅,一身青色锦衣,曲领窄袖,腰间束革带;女子冷艳,一袭石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皆不苟言笑。四人目光宛如鹰隼般犀利,正等待着忠尧八人的到来。每人面前的地上各放着两个考篮,考篮中放着笔、墨、纸、砚等物件。
采莲将忠尧一行引至四名监考官前,上前向为首的一名男子道了个万福,说道:“巴大哥,人已带到,可进行最后一轮笔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