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百四十四 章 武家迷云(2 / 2)

昆羽继圣 山今锦之 4036 字 28天前

“何人?”颜爽问道。

“武大郎。”忠尧平静地说道。

颜爽一愣,惊异地问道:“武大郎是谁?”

“嗯?武大郎你都不知道?!”忠尧吃惊地瞪着颜爽。

然而,颜爽却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武大郎就是武松他哥啊!”忠尧不知不觉提高了嗓门,差点叫了起来。

“武大郎,是武松他哥?”颜爽闻言一怔,旋即捧腹大笑,说道,“武松哪有什么哥哥啊!”

这下轮到忠尧发懵了。

邻桌饮茶的茶客听罢,也纷纷笑了起来,一人附和道:“对啊,从未听说过武松有什么哥哥!还叫什么武大郎!”

忠尧环顾左右,诧异地问道:“你们……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潘金莲吗?潘金莲,潘金莲,很有名的!媚眼如丝,一个眼神就能把人的魂儿给勾走的!”说到这里,忠尧有些急了。

“潘金莲?潘金莲是谁?马头街的潘银莲倒是听过!哈哈哈哈!”邻桌茶客说罢,与左右相视大笑。

忠尧沉默了,心中暗自寻思:“看来,武大郎的传说并不是产生於这个时候,想来是后世杜撰添加上去的了,唉……”

他的猜想没错,这武大郎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却不是北宋年间之人,也难怪忠尧想不明白了。

据武大郎之墓志铭,其名武植,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武大郎之夫人潘氏,则是名门淑媛。武公先祖居於晋阳郡,自述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武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为官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并且,与话本中恰恰相反,武大郎可不是什么矮冬瓜,更不是“身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三分像人,七分似鬼”之辈,人家身高八尺以上,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美男子。人家不仅不卖烧饼,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

幼时,武大郎便天资聪颖,禀赋过人,虽家境贫寒,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反而勤奋苦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历经十年寒窗,他的努力与坚持终於有了回报。

武大郎苦尽甘来,在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官居七品,当上了县令。

据史籍记载,武大郎为官十分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信爱戴。

而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则出身名门,乃大家闺秀。其人从小貌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坯子,成年后更是绰约娉婷,并不是什么裁缝的女儿。

《水浒传》话本中言其“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窍腰嫋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将潘金莲描绘得姿容绝丽,这倒是也不假。

那武大郎与潘金莲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说来,二人之间还有段浪漫的故事。

早年武大郎家徒四壁,曾到潘家做工糊口。武大郎年轻时喜欢舞刀弄棒,练就一身好功夫,且其勤奋好学,颇有才学。潘金莲之父惜才,就资助武植读书,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潘金莲的父亲果然没有看错,武大郎的确为一个可造之材,他在中年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后入仕出任山东阳谷县令。

可以说,武、潘夫妇是一对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二人婚后亦是恩爱有加,共育有四子,后相伴终老。

既如此,那为何这样一对璧人、人人艳羡不已的夫妇,却被话本描抹得如此不堪呢?

唉,一言以蔽之,交友不慎。

原来,武大郎幼年家贫时,曾受过一个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家中失火,房屋被烧,无奈之下便去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

武大郎见好友来投,自然是好酒好喝好款待,但多日过去,黄堂见资助一事武大郎绝口不提,便特别生气,一怒之下不辞而别。

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他就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肆意抹黑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适逢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也从旁煽风点火, 助纣为虐,从此使得武大郎清官的形象逐渐不为人所知。

而当黄堂回到家中时,他却蓦然惊呆了,自己不在的那些时日,房屋被重新修葺,家中竟然焕然一新。

原来,武大郎早已暗中赠与他妻子钱财重新修葺房舍,幡然醒悟的黄堂追悔莫及,当场嚎啕大哭。然而,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造谣容易,灭谣难”,他原先编造的谣言早已一传十,十传百,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覆水难收啊。

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后来路过清河县的施耐庵听到传闻信以为真,便将其写入了传世名着《水浒传》中。

只不过,令施耐庵万万料想不到的是,《水浒传》不仅让武大郎、潘金莲夫妇名声尽毁,也给当地武姓、潘姓后人带来了难以抚平的伤害。这种深深的伤害在两大家族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延续百年,经久不绝。

自此,清河县武家与潘家,数百年间互相仇视,从不通婚。

后来,有感於心中的愧疚,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还曾专门前往清河县武植祠,赋诗一首以表达歉意,时至今日,仍裱糊在武植祠的墙壁上。

诗云: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帐施姓还。

上述之事,因是后来之事,忠尧只闻民间传说,不知实情,自然想不明白。

既然想不明白,那便不再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