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下地】
下午方信去江城卖樱桃的时候,沈箮就去仔细考察过方信家的秧田。她做事认真,还问方妈借了筒靴,亲自下田揭开外面的薄膜查看秧苗的情况。方信家的秧苗长势非常不错,发芽率高,几乎看不到什么残余的种子,秧苗的成长也很正常,并没有受到前段时间「倒春寒」的影响,出现烂秧病殃死秧的情况。
但这些秧苗距离真正把薄膜揭开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的秧苗还很弱小。
沈箮拿数码相机将秧苗已经秧田的情况都拍了下来,秧田秧床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方爸方妈亲手耕耘的,自然无可挑剔。沈箮也仔细查看过薄膜的铺设情况,保温措施做得相当到位,薄膜有破损的地方都被他们补上了。
加上撒下的这些水稻种子,是方信亲自从沈箮手里购买的,是由农大种子公司出品的水稻种子。沈箮轻易就能分辨出哪块秧床是什么种子,这对她的毕业论文相当有帮助。同时,沈箮也发现,除了技术上的操作因素外,这些种子本身的品质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沈箮也下陈秀的秧田仔细观察过,陈秀家的秧苗情况就不尽如人意,一部分种子没有发芽出来,发芽出来的秧苗受到倒春寒低温寡照的影响,成长情况就相当不理想,烂秧病殃很多,还出现不少死秧的情况。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得再买些水稻种子,进行旱秧育种。但陈秀已经预定好了方信家多余的秧苗,也就省了一番事情。
沈箮也拿相机拍下陈秀秧田的照片,有了照片做对比,写出来的论文就更具有说服力。
听说沈箮是农大学生下来考察秧苗情况的,双胞胎姐妹方雪方梅的爷爷方云明还邀请她去他们家秧田看看。他们家稻种撒得早一点,损失没有陈秀那样大,但还是需要补种一些稻种才行,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已经做了。
方云明问起育种相关的问题时,沈箮也毫不吝惜,将她知道的技术告诉他们,农大在这方面有相当科学的管理经验,可以给他们借鉴一下。
方信家有两台电脑,办公软件那一套都是配备齐全了的,沈箮晚上回来后立刻将照片处理了一下,并把得出的结论一条条总结记录下来。
如此一来,她的毕业论文只需再润色一番,就可以完工。
黄晓英并没有抛弃沈箮,但也没下田,她就跟着沈箮前后,提个篮子拿着鈱子锹去挖折耳根,晚上的时候,她们就又美美地享受折耳根拌香菜的美味。
所以,第二天方信问起沈箮时,她显得很开心的样子。
除了考察水稻育苗的情况外,沈箮对玉米和其他蔬菜瓜果的育苗也充满了兴趣,吃过早饭后,方信便带着她们去地里参观。
玉米育种占地面积最大,遍布范围也广,主要是为了方便种植。其次就要数红薯了,方信当初在沈箮那里买了很多紫心红薯回来,今年就打算多种些紫心红薯,原来家里留的红薯也打算种一些,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坛子里不是。
看过方妈育种的那些小棚后,沈箮对他们买了这么多蔬菜种子并育苗出来有些疑惑,方信便解释说,因为家里准备秋后修房,需要大量的蔬菜瓜果,所以方妈就打算多种一些蔬菜,总是买菜也贵。
沈箮点头表示同意,等看到方信自己弄的那几个苗床时,沈箮更觉得惊讶,因为里面的种苗种类实在太多了。
黄晓英更是惊声叫了出来,「方师兄你这是打算开博览会吗?」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因为不知道我们这边最适合种什么经济作物,所以我就多买了些种子回来。我打算今年就先做下试验,一样给它种上一点,看看哪样作物收益最高,来年就好决定主要种什么作物。」方信笑着解释道。
黄晓英当即竖起大拇指说,「方师兄倒是非常有想法!」
沈箮也对他的做法表示赞同,「贸然上马大量种植确实不妥,像这样先试验一下倒非常不错,不同的土地适合种植的作物也都不一样。」
「把网撒大些,什么都种一点的话,还可以饱下口福,我说得对吧!」黄晓英说到吃的时候就特别带劲。
方信道,「不过我说这些种子都是从农大种子公司买的,要让我爸妈他们知道我是从网上买的这些种子,肯定又得把我训一顿。」
「农大对蔬菜瓜果方面的研究很少,倒是寿光那边蔬菜瓜果的培育做得相当不错。你这种子应该就是寿光那边出品的吧,好像他们还有些种子从外国进口回来的,高档种子方面,国外的一些品种品质更高一些!」沈箮倒是非常能理解他,她对目前的蔬菜种子市场也相当了解。
方信点头称是,「有些种子还很贵,像这个紫番茄,以及这什么甜西瓜这种稀有种子的话,还要几块钱一颗。」
「要那么贵吗?都可以买个西瓜了!」黄晓英闻言轻声嘀咕着说。
沈箮笑着说,「晓英你这话一说出来,别人一听就是知道你是外行!这类高档蔬菜种子品质好,又稀少,价格贵也就很正常,国外的种子公司才能赚大钱。不过一般情况下,大规模种植是不会买这么贵的种子。」
方信讪讪地笑着说,「我也就是图个新鲜,当初买的时候觉得好看,脑袋一发热就买了很多这类稀有种子,也不知道种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