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不太好的消息(2 / 2)

最才子 华西里 1232 字 2个月前

旁边侍侯着的蛾子则是一个哈欠连着一个哈欠,连带着吴节也有些睡眼朦胧。

老实说,对于儒家那一套吴节非常不感冒。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这个论点没问题,明朝本就是这么干的。君主、内阁、司礼监三足鼎立,相互制衡,很有些后世三权分立的味道。

实际上,明朝的君权除了太祖和成祖,在历朝历代中是最弱的。像嘉靖以后的万历、天启帝等人,更是经常被大臣们指着鼻子骂。

杨宗之在书中写这些,政治上完全正确,也让人挑不出错来。

如果真有问题,应该出自对纲常伦理的阐述上面。

这不是又要翻大礼议的旧帐吗?

吴节想到这里,立即醒了过来,忍不住叫道:“玉立先生,你这是想借此书为阁老和杨学士平反?”

“对。”杨宗之点点头,神色激扬:“先祖和先父蒙受不白之冤已几十载,某曰思夜想,求得不过是洗刷先祖先父身上的冤屈。如今,只需将这本书刊载发行,将声势造起来,一旦上达天听,又有朝中重臣代为进言,未必没有转机。”

“朝中重臣?”

杨宗之突然微微一笑:“当年先祖主持会试时所录取的一名进士,如今已经做到了内阁首辅。”

“你说的是严嵩严阁老?”吴节有些无言,这就是个老滑头。说他是个坏人吧,严阁老好象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就是对他自己的权位看得紧,胆子也小。像这种为恩师出头奔走呼喊的事情,严嵩会去做吗?

大礼议本是钦案,嘉靖恨杨廷和杨慎入骨,怎么可能突然良心发现替这两个大仇家平反?

严嵩多么机灵的一个人,犯得着去冒这个险吗?

他只不过是杨廷和名义上的门生,根本就没什么交往。

杨宗之竟然将所有希望放在严大贪官那里,未免天真得让吴节无话可说。

可见这人的学问同政治智慧并没有任何关系。

“正是严阁老,我准备将这本书编纂完成之后就动身去燕京,为先祖一案奔走游说。”杨宗之凛然道:“,某也知道此行凶险莫测,却义不容辞。”

吴节本打算提醒他锦衣卫的事,可看他一副百折不回的劲头,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只默默点头,再不劝告。

心想:此处已成是非之地,还是早些离开为好。可我这话又如何能够在杨宗之面前说出口?罢,反正离院试也没几曰了,等考完就回新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