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2 / 2)

凤行 假面的盛宴 2219 字 7天前

也就是说,拿到盐后,可以去往大周境内任何一个引岸区贩卖。

其实说白了就是朝廷默认这批盐的贩卖走向,哪怕是当做高价卖呢,毕竟盐政改革还没推广到整个大周,官盐店的设立也不可能涉及到每个地方。

还有那些偏远地区,这种地方才是高价盐的贩卖地域。

因此,虽明知道就是火中取栗,前来拿命博财的商人也不在少数。

这次便是一个姓孟的商人,响应朝廷招募奉命送一批粮到大同,可惜走到半路上被劫了。

换做平时,这种事朝廷肯定不会管,毕竟粮食未到边关,就算路上有所损耗也是商人的事。

可谁叫现在各地都缺粮呢?

尤其这又是军粮,耽误不得。

本来朝廷就打着开空头支票的想法,反正粮食先运去,以解边关缺粮之危。至于盐引,对朝廷来说,盐本就是无本的买卖,谁知半路出了差错,还是被灾民所劫。

既然扯上灾民,就和赈灾钦差有关,又是在太原府境内,魏王只能前往当地查探此事。

军粮是走到一个叫做阳兴寨的地方被劫的,从太原到忻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石岭关,一个是走阳曲县。

这是走在路上时,赵天放手下的一个叫做王程的书办告诉魏王的。因为赶得急,所有人都是骑马疾行,也说不太清楚,只能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下。

赶到当地时,已经暮色四合。

一行人先来到阳曲县,进了城后就直往当地县衙去了。

这时县衙已经关门了。

魏王正打算命人前去敲门,那王程已经抖着腿从马背上滚下来了,一个踉跄差点没摔倒,跌跌撞撞去了门前,狠狠地叩响了门环。

过了一会儿,一个皂隶打扮模样的人来开了门。

“谁呀?敲什么敲,有事明天赶早……”

话音还没在空中消散,就被一巴掌呼了回去,这皂隶正打算破口大骂,就看见骑在马背上的这一队人。

尤其是为首的男子,一身黑绸面紫貂里的披风,披风上带着兜帽。他身形高大挺拔,披风里也不知穿着什么衣裳,在灯笼火光的照耀下跳跃着不显的金光。

他在正将兜帽放下,露出一张刀削斧刻般冷峻的脸。

鼻梁极直,剑眉下是一双深邃的眸子,因为连夜赶路,眼眶有些下凹,那一眼看过来,让皂隶打从脚底心往上泛凉。

顿时消音了,旋即撞回门里。

“小的这便去禀报。”

这次连门都忘了关,等他进去后,一行人面面相觑,在魏王的示意下,直接入内。

刚进去站定,一个穿着青色官袍身材瘦小中年男人,在几个皂隶的陪伴下跑了过来。

不同方才那个皂隶,此人极为有眼色,站定后就行了个揖礼,问道:“不知是哪位大人来访?”

王程看了魏王一眼,上前一步道:“我乃太原府衙下的书办王程,这位是钦差大人,此次我是奉府台大人之命,陪同钦差大人前来处理军粮被劫一案。”

“钦、钦差大人?”

这县官也不知为何,竟当场腿一软跪下了,直到见众人俱是皱眉看他,他才恍若大梦初醒一般,在身边皂隶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他一边抹着冷汗一边陪笑着,脸色难看得吓人:“实在是没想到竟是钦差大人亲自前来,下官罗哲安有失远迎,还望钦差大人不要怪罪。”

魏王神色冷淡勾了勾唇:“不用多礼,进去说话。”

第139章

罗知县亲自将一行人引了进去。

先去二堂喝茶, 又见天色已晚, 还要操持安顿及设宴之事。

这可把他忙得是团团乱转,他一个七品偏远地区的小官,哪里见过亲王这般尊贵的人物, 生怕办错了事,抑或是犯了贵人的忌讳,衙门里的皂隶和下人被他是呼来唤去。

就这,还怕怠慢了。

幸亏魏王吩咐下来,办事期间一切从简。可是能从简吗?就算让他从简, 他也不敢啊。

一直到魏王嫌他烦了, 冷着脸让他退下, 他才战战兢兢地退下了。

次日, 一大早魏王还没起,罗知县便领着县丞主簿等县衙属官在房门外候着,殷勤的只差进去侍候魏王洗漱用早饭了,德旺被气得不轻,这谁谁谁呀, 竟然抢他的活儿。

一番琐事弄罢,魏王切入正题。

这罗知县也是个会办事,将案子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明,甚至他命人所抓到的劫粮带头人,以及所录的供词都呈了上来。

这边魏王正在看供词,那边有人来禀报说是商人孟新阳求见钦差大人。

这孟新阳便是被劫这批军粮的主人,因知晓这趟事关重要, 所以他是亲自押送这批军粮的,谁曾想半路竟出了这种事。

孟新阳深受打击,一再要求县衙缉拿真凶,追回被劫的军粮,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只是这事注定难办了,罗知县也无能为力。

原来劫这批粮的不是别人,正是那阳兴寨村及附近周遭几个村的村民。

这么多的粮食从官道经过,早就被附近几个村的灾民盯上了,刚好那天下午下了冻雨,运粮的车队就在阳兴寨村借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