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公公的家当(1 / 2)

司礼监 傲骨铁心 1584 字 7天前

感谢新贵公子大佬的200元打赏!

……..

魏公公花了钱,想要知道自个弄了多少家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管怎么说,二十万两银子砸了进去,魏公公说不肉疼肯定是假的。

现在,他老人家也没别的想法,就是要听个响。

撒泡尿还有个嘘嘘声咧,这物啊,要有所值才对得住魏公公这些天来的呕心沥血。

在王大力等人的配合之下,郑铎奉命对吴淞水营的船只、军械和人员进行了统一清点。

花名册显示,吴淞水营有官兵4652人,经实际清点,在营人员为3265人,其中外出126人,余者只在册中显示,实际并不存在。

魏公公对此有数,大明朝到了如今,陆师也好,水师也好,吃空饷算是将领的基本操作。就是朝廷每年砸了大银子的九边,吃空饷、喝兵血现象也是常态。

好在,如今这个现象还没有发展到后期,也就是天启、崇祯年间的极致——即将领养兵均为私兵家丁,一营之中,只百分之五左右的家丁可战,余者皆为炮灰。

崇祯年间,一营兵在额五千,实有两千便是难得。而这两千之中,能有两百能战,就是精兵强将了。

亲兵家丁成了将领赖以保命及升官的根本,其余的兵不过是当乞丐养,战时驱为炮灰使用而矣。

而其时,不管名臣还是能将,对此状态也都麻木。

皇帝也没办法,因为,没钱。

不管哪支兵马,能战与否,不能战与否,上下养兵也都是此例。那不是家丁的兵装备差也就罢了,连吃饱都成问题,又如何能战,最后,也就兵不如匪了,甚至直接就是匪了。

崇祯年间的各路“大王”麾下能打仗的,大半其实就是从前的官兵。

毕竟,当兵的也是人,是人就得直面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温饱问题不解决,就指着人卖命打仗,当官的也不把兵当人看,那这兵自也就不是兵了。

最有名的当属左良玉等人,号数十万大军,实能堪用的不到两万。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之后,清廷点算他的兵马,最终驱用的不过万余人,其余根本看不上。

独例外的就是五省总理卢象升练的天雄军了,这支军队也就是魏公公模仿的榜样,本质上和后世的湘军团练如出一撤。

可惜的是,一个卢象升,几千天雄军,难以回天。

魏公公应该庆幸,他是来到了万历年间,哪怕是万历末期,也是盛世的尾巴。这个尾巴的好处就是,一切还像个样子。

刚刚经历三大征的大明军队,在一个重视军事武功的皇帝监督下,烂是烂了些,但并没有烂透。

水师这边,情况明显比陆师好。

说起来,吴淞水营历任总兵和管营还算是地道的了,不过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饷兵员,换作其它地方,吃一半才是正常。

这可能和吴淞水营是嘉靖末年才正式组建有关,并且大部分将士都参加了十几年前的抗倭援朝之役,又是镇守江南这个天下最富之地,不管上面再如何漂没,再如何虚报空额,吴淞水营的基本钱粮还是能保证的。

要不然,就算总兵和管营们再清廉,也不可能就只吃了百分之二十的空额。

三千多水营官兵,大半是有过大规模海战经历的水师将士,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大明朝重塞防而轻海防,除国朝初始对水师投入巨大,十分重视之外,其后水师地位就一直处于弱势,甚至是漠视、忽视,直到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才让朝中有识之士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如今沿海不少水营和防倭卫所就是那时候建立的。

但,也仅仅是亡羊补牢,塞防依旧重于海防。很多时候,水师官兵充当的是陆地卫所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