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1 / 2)

最后的帝王 青色兔子 4204 字 14小时前

最后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一百章

是夜, 刘协却又收到了杨彪关于治理蝗灾的第二封奏章。这一封奏章里, 杨彪显出了尚书令的本事,将治理蝗害的法子写得清晰详尽,一看就是思索了许多时日, 而且里面例子也很详尽,写到一条方法, 还会举例说什么什么年间, 在某州某郡曾推行过, 见效颇好等等。

杨彪提出的治理之法, 与昨夜刘协要杨修写下的, 所差无几。甚至还多了一条,杨彪提议国有不定之时,当行祭祀,于是要选派贤德大臣,往洛阳祭祀。这与古人将蝗虫看作神物乃是一脉相承的,认为这是人事有做的不好之处, 于是上天降下了惩罚。杨彪虽然未言明,但显然认为朝廷中似乎失了“人和”。

刘协捏着杨彪这治理蝗灾的第二封奏章,才会意过来。观这番奏折意思之厚重,显然不是一天之内能一蹴而就的。杨彪是早已成竹在胸,但是却偏偏要分作上下两集来叫皇帝知晓。

设若刘协果真是十五岁的汉献帝, 昨夜见到杨彪第一封奏折,对治理蝗灾之事一筹莫展,正是焦急无奈之时, 担心了一天之后,再收到杨彪这解决问题的第二封奏章,会是什么感觉自然觉得杨彪乃是极为稳妥有能力的老臣,与尚书令这职位是非常相衬的,对他日渐倚重,时间一长,杨彪就算没有四世三公的家族身份,也会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成为皇帝信重之人。

可是叫杨彪失望的是,刘协收到杨彪这第二封奏折的时候,朝廷也该收到了刘协昨夜寄出的折子上面对治理蝗灾颇有见解,甚至还比杨彪所写,多了一条以粮换蝗的一石二鸟之法。

这恐怕是杨彪万万想不到的。

刘协捏着杨彪这第二封奏折,忍不住摇头而笑,谁都不是简单人物。杨彪当然也有他的为臣之道。这倒是他未曾站在真正的年幼皇帝立场上去想事情,昨夜那封折子送回朝廷,却成了打脸杨彪了。灭蝗的法子,究竟是皇帝提出来的,还是尚书令大人提出来的,刘协并不在意,只要底下人尽心做事,便是最好的。若早领会到杨彪的考校显能之意,刘协便不会写昨夜那一封折子了。

他笑叹了一场,在杨彪这第二封奏章上,批了“甚好,便照此办理”一行字,便仍令人又发回朝廷了。

刘协回程路上,并不赶时间,虽然会长安的直线距离,只有不足一百里,但是他见山上山,见水渡河,又时常停下来见人说话,竟是直走了一个多月,才将要走到长安城外三十里。

伏德也曾小心提议过,“陛下在外日久,长公主处都有信来问,为您担心呢。”

刘协但笑不语。

他在外日久,其实并不只为了体察民情,也是为了朝中形式着想。

如今他刚刚亲政,朝中老臣都有些担心被夺权。

因为朝中的权力是不变的,既然皇帝要掌权,必然有人要放权。

此时汉末与从前秦朝不同。

刘协在秦朝,接受的是秦始皇之后的摊子,而秦始皇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千古一帝,早已将全国的权力都攥到了自己掌心。所以当时的制度就是一切权力归于皇帝的,至于这皇帝能不能做下去,那端看个人本事。

但此时不同,皇权与相权都是很大的。譬如王莽为丞相,便篡了汉。刘秀光武中兴,便废了丞相一职,将其权柄分给三公。一直到汉末,真实历史上曹操权力大了,于是又恢复了丞相一职,他自己做了曹丞相,把皇帝架着,就好比英国女王一般,只是好看,不管事儿的。

也因为这样的一套政治体系,所以虽然经历了桓帝、灵帝两朝,又有少帝乃至后来刘协本人两个小皇帝,朝廷还是能运转下去。

换句话说,只要朝臣不生篡位之心,不需要皇帝插手,朝廷也能自己干下去。

刘协对于从当初王允、吕布乃至病逝的皇甫嵩手中收回的部分权力,虽然仍不够满意,但暂时却也不好再动了。

这就好比温水煮青蛙,又好比是钓鱼。

若钓到了大鱼,你想一口气把鱼收上来是很难的,很容易叫大鱼激烈挣扎,带着鱼钩逃走。但若是收一收线,再遛一遛鱼,往复几次,待到大鱼力竭之事,便可将它一口气拖上岸来。

在这样的乱世要闯出一条路来,刘协需要绝对的权力,但眼下杨彪、士孙瑞等人就好比刚刚咬饵的大鱼,不好发力捉拿的。总要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再见真章。

淳于阳见皇帝沉默不语,而汪雨一个劲儿向自己使眼色,便开口道“陛下,二更天了。”

刘协回过神来,其实二更天也才不到晚上十一点,若要在后世,还早得很,但是这会儿却已经是很晚了。他看向淳于阳,道“可是光晃着你了”于是叫汪雨把烛台挪到另一侧去。

“陛下,明日就回长安城了。”淳于阳道“今晚就早点歇息吧。否则明日长公主等人见陛下面上困倦,还当是臣等服侍不力,要找臣等麻烦的。”

这倒的确是刘清能做出来的事儿。

早在几年前,刘清沉迷于冯玉美色之时,因淳于阳等人为冯玉遮掩,没少找他们的麻烦。最后还都是刘协出来,将刘清骗走,才算告以段落。

刘协想到往事,忍不住一笑,却又一叹,起身躺到床榻上,想到这段时日来的所见所闻,却又难以入眠,索性坐起身来,手扶在膝盖上,对坐在对面床榻上的淳于阳道“子柏你可听说过河竭国亡这话”

这说的乃是黄河,古时许多小国都是依着黄河的支流兴建的,一旦黄河改道,甚至只是某年干旱,支流河水枯竭,那便民不聊生,敌军一来,立时便亡了。

淳于阳会意,道“陛下是担心干旱”

刘协这一路归来,见黄河南侧近处,还都是沃野,田地也并不缺水,更有历代修建的水渠,去年在他主张下,也都修缮能用了。

但是若再往更南或是越过黄河往更北而去,干旱的迹象就明显了,尤其是这几日,已经进入了夏日,又连着几日太阳极盛,且数月不曾落雨,于是那田地里真的能看见地面被晒得裂开了细细的纹路。

这还只是五月,如果干旱少雨的情况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没有缓解,那么恐怕这关中田地,就会变成后世经历旱灾的非洲土地。秃鹫盯上孩童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今年的关中,甚至是大半个中国的东北部。

“也难怪方泉在长安城中经营五斗米教没有起色。”刘协想到仍旧被他“困”在宫中的五斗米教祭酒方泉,“张鲁在汉中颇有声势。但是长安城中最起码人人都还能吃上饭,所以少有人想用五斗米去换一生平安。若是方泉来这些正在或即将要经受旱灾的地方游说,恐怕有不少人愿意投入他的门下,只要能活下去”

淳于阳也没有好的办法,只是静静听着,见皇帝停下了话头,忽然道“陛下还记得当初赴西山,自马超手中救臣之事么”

刘协微微一愣。

淳于阳一笑道“当时山林大火,大雨为陛下而降。陛下又怎么知道,今时便不会了呢所以陛下不必担心,今夜只管睡去。”

刘协虽然心中知道不是一回事,但是看着青年眼中的信赖,胸中那股郁气倒是消散了,只得摇头笑道,“子柏啊子柏”于是安然睡下。

次日刘协直奔长安城,为避免节外生枝,仍做商人打扮,带身边近臣先入城门。谁知城门处却封停了。

许多人都停在城外道路两边观望。

刘协坐在马上,令赵泰等去问守城门的兵丁与近旁人士。

赵泰回来,却是道“说是城中有一大族要出殡,因此暂封城门,驱散众人,等棺椁出了城门,才好叫旁人过去。”

刘协冷笑道“为这一场丧事,竟将城门都封停了。不知道的,还当是皇帝宾天了。”

伏德忙道“公子快别这么说。”哪有咒自己死的。

左右都知道刘协这是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