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第 233 章(2 / 2)

最后的帝王 青色兔子 2671 字 17小时前

杨彪只觉眼前一黑,长公主既不要与杨修成婚,竟又还坚持要生下这孩子这、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可这孩子的父亲,乃是臣那不成器的儿子”杨彪试图说服长公主,在这个孩子的处理上面,作为父亲的杨修、作为祖父的他都是有发言权的。

刘清隔着帘幕,冷淡而坚定,道“父亲又如何如今孩子在我腹中,我要如何处置,都由我说了算。与旁人都不相干了。”

就算是孩子的父亲,也无法再收回这个孩子了。

其时皇帝远在吴地,剿灭山越匪徒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在可以预见的数月之内都不会回到长安。

于是在这个孩子处置方案上,刘清与杨彪站在了对立面。

杨彪看来,要么是尽快上奏成婚,要么去掉孩子不事声张。他不能理解刘清的做法,这是要毁了杨修,毁了杨家。

而刘清并不在乎杨修的想法,当初两人是你情我愿,如今孩子在她腹中,那就是她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是谁甚至不需要给人知道。

当不管是杨彪还是刘清,都很清楚,如果不尽快上奏成婚,那最好是永远不要让皇帝知晓。因为皇帝知道的后果,他们都承担不起。他们无法预测皇帝的反应,但以常理去想,绝不会是好的反应。

而天子一怒,下场大家都明白。

就在这种僵持之下,刘清的肚子一天一天大起来,长乐宫中蔡琰也知晓了内情。刘清称病不出,专心养胎。因干系重大,万一皇帝知晓之后不同意,可能这个孩子就不会面世,而杨家也会被碾为齑粉。所以知情人都很有默契的,一起保持了这个秘密。

直到临产两个月前,刘清从杨修处得到消息,杨彪既然阻止不了长公主生下这个孩子,就准备等到生产之后,抢走孩子送去民间,将此事化作飞烟,永绝后患。

刘清不敢求助于苏危,清楚苏危一定会上报给皇帝。毕竟蔡琰等人为她遮掩,是出于对她的情谊。而她与苏危可素无情谊。无奈之下,刘清想到了卢毓。

卢毓自幼在宫中长大,与刘清也算相熟。

况且刘清了解卢毓性善,还可一试,于是邀了卢毓前来,和盘托出。

卢毓原本忙于皇帝委派的督建中央书局一事,骤然见了挺着肚子的刘清、听了来龙去脉,一力担下了此事。因为一来,卢毓见刘清时,刘清已身怀六甲,他不忍心这孩子没个下场;二来此事虽然惊骇世俗,但于皇帝无害,只是皇帝知情的时候难免要生气的。卢毓在皇帝身边长大,对皇帝的脾气也了解,所以便为刘清隐下此事,只在信中借着请皇帝来检阅书局之事,催皇帝速归长安。

于是就有了卢毓抱剑,守在长乐宫正殿之外的这一幕。

刘清跪在床上,断断续续讲完了前因,将怀中的婴儿搁在腿边,五体投地,对皇帝道“我向来顽劣,这次自己也知道犯了大错。陛下怎么责罚,我都认了。只求陛下允我养大这孩子。就算是要我出家修道、剃发为尼,甚至去配着姑母,我都甘愿。”

在现代人的三观里,这不过就是个未婚先孕,单身妈妈的故事,不足为奇。

但放在此时汉代,放在长公主与尚书令之子身上,这就是翻天的丑闻,一旦宣扬开来,就是断送了杨修的政治生命,也断送了刘清未来的所有可能。至于两人能不能保住性命,都还要看皇帝的意思。若遇上暴虐的皇帝,一瓶毒酒赐死了杨修,杨家一句话都不敢说;随后再将孩子送出民间,幽囚刘清,也无人敢置喙。

所以众人帮着瞒下来,实则是为了救刘清、孩子与杨修的性命。

那婴孩哭过之后,这会儿倦了,躺在母亲腿边的襁褓里,那张皱巴巴的小脸睡得红扑扑的,无忧无虑亦无怖。

刘清深深跪在床上,眼泪洇湿了床褥。

卢毓在后面牢牢盯着皇帝,等待着从皇帝口中吐出的第一个字。

“皇姐的孩子,自然是皇姐来养。”刘协宛如面对熊孩子的家长,凭借良好的素养与强大的自控力,压下了翻涌的怒意与烦躁,心知此时他一言不发,都要吓死一群人了,更不必疾言厉色,因此只低声道“旁的什么都不必想,皇姐且安歇吧。”

刘清愕然,死里逃生的惊喜还未来得及涌上来,先不安问道“陛下不怪我”

刘协的确有怒意,此时却不好对着产后虚弱的皇姐发作,一笑森冷,道“朕且与杨修理论。”

卢毓在旁听了,还来不及为长公主感到欣喜,就又为杨修的性命提起一颗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