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2)

唐玄宗 赵扬 3098 字 21天前

宋璟的禁钱态度最为坚决,大凡正直之人,思虑之时往往坚持其大道之理,不认真去辨诸事源流而一概行之。《禁恶钱敕》下发之后,宋璟也下发了数道牒文,无非对禁恶钱之事申以具体细节。此时,崔隐甫已到庐州大事动作,天下官吏和庶民皆知朝廷这一次是动真格的。

李隆基和宋璟他们疏忽了一个细节,且该细节是致命的。朝廷敕令中规定三月后不许恶钱流通,恶钱将按铜锡之材价格由朝廷收归,另行铸造官钱。

敕令下发不及一月,市面上的恶钱一下子失去了踪影,再难见其踪影。

原来不管是达官贵人,或者庶民之家,若手头持有恶钱皆不出手,悄悄地藏匿宅中,绝不示人。

此前数次禁恶钱或者以恶钱换好钱,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恶钱难禁,过了一段时日,恶钱照用。

事儿怨谁呢?当然怨朝廷,谁让你不将官钱做足呢?

现在朝廷收归恶钱,仅按铜锡之材价格给付。若有了今后恶钱还能流通的预期,则现在藏匿恶钱实在便宜无比,于是恶钱顿时绝迹。

一些老实之人慑于朝廷严令,倒是规规矩矩到朝廷设立的兑换点去以恶钱兑换好钱。谁知那些衙役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口中将恶钱贬得一文不值,兑换时不免大打折扣,令兑换之人大呼上当。

天下市面局势由此急转之下。

“陛下,今日宫内采买之人出宫后无物可买,原来东、西二市皆罢市了。”高力士向李隆基禀报说。

“东、西二市罢市了?嗯,此前诸州奏报中,也说过有些州县行罢市之举,这事儿竟然闹到京城来了。”

“是呀,陛下。据人们传言,之所以有罢市风潮,皆缘于禁恶钱而起。”

“朕知道。你去将宋璟和张嘉贞传唤入宫。”

高力士奉旨前去传唤。

宋璟与张嘉贞闻后速速赶来,见面忙行跪拜之礼,李隆基抬眼说道:“平身吧,赐座。”然后问道,“东、西二市罢市,想你们应该知闻了吧?”

二人齐声回答已知闻。

李隆基起身离案,边踱步边说道:“知道东、西二市为何罢市吗?”

宋璟奏道:“臣询问过了,他们之所以罢市缘于禁钱!陛下,这些奸商猾贾实在可恶,他们得闻禁钱令即恶意囤积恶钱,结果无钱可用,使绢帛价格飞涨,竟然使米面也每斗涨了一文。”

“嗯,果然是商贾之人恶意囤钱吗?”

“是呀,当然是他们,庶民百姓手中余钱不多,也就无力多囤恶钱。”

李隆基转对张嘉贞道:“张卿,你如何看?”

张嘉贞道:“微臣此前就以为,禁断恶钱须万端谨慎,如今之局面,正是禁钱而生。陛下,朝廷无力多造官钱,又无他法替代,如此决除恶钱,天下当然动荡。”

“依卿之意,难道不禁恶钱吗?”

“臣以为恶钱固然制作低劣,毕竟也由铜锡之物制成,官钱不敷用度之时,权将恶钱充一时之用,还是可以的。此前宋丞相力主除恶钱,陛下也赞成,微臣只好随波逐流了。”

宋璟听后觉得十分恼火,斥道:“张侍中此言,宋璟实不赞同。为人臣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必要吞吞吐吐做事后诸葛亮。”

张嘉贞平时多依宋璟之言,今日却大反常态,强项说道:“事后诸葛亮?宋丞相,陛下面前不能如此说话。陛下,臣此前明白自身位置,之所以多依宋丞相之言,缘于视宋丞相为上官。”

李隆基看到二位宰相今日当面相责,不想为他们排解,凝眉说道:“罢了。你们就谈谈如何应付眼前之势吧。”

物价飞涨,诸市罢市,再加上崔隐甫在庐州弄得鸡飞狗跳,李隆基明白眼前面临着一场极大的危机,若不设法制之,任其发展下去定会难以收拾。

宋璟当然老调重弹,坚决说道:“陛下,欲行一事,定会改变原来格局,则前期定有波澜。今禁断恶钱之敕令刚刚下发不久,停恶钱之限尚未到期,眼前乱象实为正常。为今之计,唯有坚决行之,使那些妄想之人丧失希冀之心,则此事可成。”

李隆基摇摇头,说道:“钱呢?钱在何方呢?若无钱可用,终为祸患。”

张嘉贞奏道:“陛下,为今之计,唯有即停禁钱令,允许恶钱暂时流通。朝廷即刻加大铸钱力度,待好钱充盈,则恶钱自停。”

李隆基闻言没有接腔,心中其实赞同张嘉贞之言。然《禁恶钱敕》由自己所颁,现在若停禁恶钱令,如此一颁一停,朝三暮四,那么自己的颜面何在呢?

李隆基犯了踌躇,他挥手令二人退出,自己又颓坐案前独自苦思。

宋璟回到中书省,却没将此事太上心。他始终认为,眼前之势只要坚决行之,则会云开雾散。他回到衙内坐在案前专注处置公文,不觉已近午时。

中书舍人齐瀚走到案前,将拟好的牒文请宋璟署名。这是一道有关括户的牒文,宋璟一目十行浏览一遍,然后一挥而就。

齐瀚转身欲走,宋璟此时手中无事,将他唤转过来,笑问道:“齐舍人,算来你做中书舍人已近八年了吧?你莫非还要长期做下去吗?”

齐瀚自嘲道:“下官以‘解事舍人’驰名朝中各衙,中书省目下尚无人可替代,下官只有继续做下去了。”

齐瀚将历代典章制度、人物春秋、韬略权谋等烂熟于心,与人谈话时往往如数家珍,中书省同僚因之送上一个“解事舍人”的美称。

宋璟叹道:“若为声名之累,竟然因之不能升迁,则为上官之失。嗯,我下次见了圣上,要说说你的事儿。”

“宋令勿虑,此事不妨。下官本为恬淡之人,且为中书舍人,官至五品,俸禄足够养家,何必妄生他想呢?宋令就不必找圣上说项了,下官在此位上做得熟悉,又很快活,就是以此职致仕,那也很好嘛。”

宋璟大为感叹,说道:“人言我宋璟无欲无求,若与你相比,我还是多了一些纷竞之心。也罢,事归自然。随遇而安吧。”

齐瀚又要辞出,宋璟忽然想起一事,又将他唤了回来,笑问道:“对了,齐舍人。昔姚公为相之时,听说是你给予姚公‘救时之相’之誉?”

“不错,正是下官所言。下官口无遮拦,还望宋令宽恕则个。”

“此誉恰如其分,又哪里口无遮拦了?嗯,齐舍人,我为相已三年有余,倒很想听听你对我的评语呢。”

“下官说话直率,恐怕冲撞了宋令。”

“哈哈,这有何妨?若说率直之言,我宋璟在天下还有一点小名声,我们今日就彼此彼此,无须遮遮掩掩了。”

齐瀚闻言,也是笑容上脸:“宋令如此说,我们就彼此敞开胸襟了。”

“嗯,我问你。你如何评价我的丞相之任呢?我不敢与贞观贤相房杜相比,若与前任姚公相比如何呢?”

齐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宋令不如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