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2)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4116 字 1个月前

李汉兴奋的在屋内连连走来走去,心中的喜悦却是怎么也压制不住。

他身上,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

对于清末民初这一段历史已经模糊不清的他,身为先知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而且这个年代的国人自强、自争,对于面皮、尊严与荣誉看得远比后世早就扔掉了几十年的国人要重得多。只看后世的不少割据一方、手握重兵的军阀们会在国民的声讨之下狼狈宣布下野便知道了…这个在后世看上去混乱不堪的年代,民众的力量可想而知,远要比几十年之后要强得多。

李汉自然知道,这段时间来因为他的游走与革命线边缘的策略,甚至刻意的想要淡化革命党对于他的影响力,不想介入之后南方哄乱的争权夺势之中。结果便是在他麾下,也生出了不少的异议…怀疑他并不是革命者而是革命投机者的杂音有越演越大,压制不住的势头。

情报司得到了不少的消息,不但他原本领掌的四营内不少老兵都在私下异议,更别提如今投效了鄂中军政府的一帮鄂中名流私下的讨论了,用暗潮涌动来形容如今的鄂中军政府完全不为过。

前几日李东来曾在深夜入府向他通报,言到情报司查到了一些很不好的消息。在他麾下从武昌带来的老兵中,的确有不少一心向往革命,并且开始逐渐怀疑他的势力…若是早前李汉或许直接便叫情报司将他们拿下来法办了便是,可惜如今却是不可能了。

因为鄂中革命军军官团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借着几番大战跟之后扩军的机遇成为了军官,甚至如今成为连长、排长的也有好几人,班长之流的更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方才被招募进来的新兵也逐渐的对军政府…不,准确说是对站在军政府背后的李汉,产生了怀疑。

怀疑他的不作为…在武昌三镇陷入死战之中的时候……领军一方,手下兵力并不下于武昌的他缘何一直都没有动静……

所以,这一场战役,李汉必须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

特殊出身的李汉对于政治看得远比那些不成熟,只有一腔热血的年轻革命者们要看的清楚的多。

革命……革命到底是什么,用政客的话来说,便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存在阻碍到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于是大家联合起来,将它打倒然后瓜分了原本属于他的利益。

虽然难听,但用来形容清末民初的辛亥革命恰到其处。

清政府的高压与卖国统治即损害了潜力最为巨大的人民大众的利益;宗贵权臣中逐渐兴起的排汉风也将力量仅次于人民大众的汉臣、文人、乡绅、立宪阶级推向了革命者一方;而庞大的大清帝国战争潜力令他野心勃勃的老邻居——日本心中充满了恐慌,惟恐再出现一位中兴之主曾经拜访过李莲英…并且送出一笔厚礼。当然,袁世凯也不是一般人物,光绪帝之死他也逃不了干系。总之政治之残酷,远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于是便由国内的垄断财团、极端社团黑龙会出手,扶持中国革命势力,妄图以暴力革命彻底粉碎中央集权统治,让老邻居中国陷入内斗与混乱之中……事实上,他们做的很成功。

至于革命党,坦白的说,那时力量远远谈不上强大的革命党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压垮了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根关键稻草罢了…君未见缘何南北议和之后便是革命势力最强的南方诸省,也大半陷落入了立宪派、汉臣集团的手中…那时的革命党,其实真没多少实力。

李汉到底根基太浅了……他知道若是不想像历史上的南方革命党一度被驱除出胜利者的行列中,打稳根基、纯洁阵营才是如今他最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如今的他才会迫切的希望一场大胜,不但能够打破如今省内势力的僵局,他也能趁势将军政府之内的异声清理一遍……李汉断不能允许自己卷入不久后的南方权力之中,因此,纯洁军政府内的杂音一直以来都是他努力的重心。

“好…好…好”

如此放肆了一段时间,李汉这才平静下来自己的心情,脸上表情复又恢复了平静,冲着陈天祥点了点头,询问道:“伯庸,那边的伤亡情况如何?”

陈天祥敬了个军礼,“回大帅,陈帅部只有十数士兵轻微烫伤…倒是第二标损失颇为严重,战死士兵三百四十七人、重伤五十一人、轻伤七百多,其中战死者多为新兵……另有十余人下落不明,怀疑在战时逃脱!”

李汉眉头一皱,不过很快又舒展开了。军政府这一次的扩军规模太大了些,出现逃兵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他高薪聘请的教官团就要到来了,到时候相信他手下的军官们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连带的士兵们的训练、士气都要好转不少。

“二标的损失有点大了”李汉叹了口气,不过却也没有多少难过,他也知道靠着军政府的这点家底,能够拿下南下的清军已是侥幸了。

“另,张帅通报大帅,已与原京山军政府沙洋溃军接触,对方统帅为‘刘氏兄弟’中的刘铁。”

“民军现在的损失如何?还有多少可战之兵?能不能拉拢?二标那边没有提到吗?”

一提到京山,他方才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显然对于刘氏兄弟极其忌惮。

到底刘家乃是鄂中望族,尤其是在京山附近的影响力太大了。

陈天祥翻了翻电报,“回大帅,民军损失堪称惨重,原本五千之众如今已不足两千,可能还不足一千五,请大帅见谅。因为民军那边有心遮掩,张帅得不到具体的情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民军已经弹药枯竭,基本上丧失了再战之力了…而且连番战败民军早就失了胆气,军政府可以尝试拉拢,不过张帅估计只要刘铁还在,拉拢难度可能要高一些!”

李汉点头,刚要开口询问清军的损失,就看到他张了张嘴,显然话还没有说完,示意他接着说。

“大帅,张帅询问民军要求我军政府为其补给弹药粮草,是否答应下来?”

就听到他冷哼一声,“他倒是打了个好算计,也罢,刘家兄弟到底跟我军政府不是一路人。你且告诉张炳乾,叫他直接回答对方,就说由于一直得不到武昌的军资补给,我军政府弹药、枪支早就不足支出,不过粮草倒是可以与他,如果不够,等会知会司务处,叫他们通知应城再运一批过来!”

自从离开了武昌之后,李汉也没忘记跟武昌那边索要军资,不过都被武昌军政府以同样地理由‘朝廷封锁、兵工厂开工不足、不足支出’打发了去,若不是他还有枪械来源,如今却是说不得如何才好呢。

他摆了摆手,示意陈天祥结束这个话题,询问起了清军的损失。

“刘温玉被抓倒是个好消息,全云南听说洗劫了半个京山城区,老刘家百年的积攒叫他夺了个精光…你且看看,请报上可有这方面的消息,还有清军损失多少……抓了多少降俘……”

陈天祥连忙翻了翻电报,仔细看了一番,这才回答:“大帅……清军合计战死两千两百之众,其中过半折损在民军手中,另民军手上还有被俘的三百多降兵……民军方面甚至希望我们能够将其余降兵也移交给他们……还有,张帅发现民军私藏了不少清军军械……咦,民军至少保留了一定的战力……我们手上还有四百多降兵,不过几乎个个带伤。几乎所有的清军将官都在我们手中……根据被俘清将交代,至少还有两三百清军被击溃不知逃往了什么地方……不过,大帅想知道的全云南他们却没发现清军军营中有夹带过多的金银细软,被发现的也仅有不足几万两的物件,应该是自沙洋东进一路从百姓乡绅处掠夺来的!”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宜昌密信

李汉听后却是久久不语,如今的他却是不好明着对刘氏兄弟跟残余的民军动手。不过明着的手段不行,但他却还有见不得光的手段,自然能够收拾刘铁。

便舒了舒眉头叫陈天祥记录下来,“通知第二标那边提高对民军的防备便可,命南下革命军加快休整,清军如今溃败,不多时沙洋必然要接到消息,到时正是士气大跌,拿下沙洋的最佳时机。听闻宜昌起义后,刘温玉自荆州、宜都、当阳抽调五营巡防布防于宜昌一线,更有满洲正蓝旗左翼副都统恒龄领军两千出锦州至宜都,协防宜昌……算来如今荆州等地只余下区区不足千余巡防,那锦州将军连魁以及右翼副都统心性懦弱,只看刘温玉未至之前,两人硬是不敢派兵进攻京山、鄂中便知道了。借此良机焉有不拿三地之理…通知张、陈二人,叫他们这几日辛苦一些,也好趁机拿下三地。”

对于宜昌,他到底之前疏忽了这方面的情报,所以如今却是对于这鄂西重镇并不了解多少,尤其是那民军司令部司令长—唐牺支,他们只能从武昌那边得到少量有关他的信息,此人出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据说乃是恩施土家人,听说曾经在黎元洪的二十一混成协当过军官,据说混到了排长。

相传此人乃是为群治学社发起人,后参加振武学社和文学社等革命组织,为反清革命组织骨干,后来文学社遭到取缔之后,他虽没有加入共进会,却跟不少的共进会大佬联系颇为密切。京山刘氏兄弟……武昌刘公,甚至孙武都对他颇为敬服。

说起来这唐牺支心机着实了得,黎元洪素以善攻心术著称,起义之前的整个武昌新军之中,就数他的地二十一混成协被混入的革命党最少,一旦被发现都被他机警的清理出去了。

而此人竟然能在黎元洪的眼皮底下发展几年,并且相传颇得黎元洪欢心。

两个月前也就是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湖广总督瑞澄特调新军两个营前往宜昌,防范川汉铁路工人起事。唐牺支作为黎元洪的心腹爱将,主动请命之下随军被派驻宜昌。新军驻防宜昌后,以唐牺支为首的原文学社实力和以胡云龙为首的共进会,联合倾向革命的宜昌地方人士,时刻与武昌革命党人保持密切联系,积极进行响应武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可笑宜昌一地驻扎水师、巡防合计逾两千众,竟然在唐等人举义之后竟然毫无反抗之力,给他夺去了鄂西重镇—宜昌!

不得不说,满清鞑子之腐朽从地方便可见一般。

“大帅,这里还有宜昌那边发过来的加密电文,请过目!”

陈天祥等他话落下了之后,方才从带来的文件之中取出一张乱码电文,他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宜昌那边的情报人员打错了呢,之后电台那边的人才告诉他,这是军政府的加密电文,只有李副官跟大帅两人手上才有相对的密码案本。

对于宜昌的消息,无疑是他现在最迫切得到的消息之一,一听到自宜昌那边来了加密电文,他顿时心里一惊,知道怕是情报司派过去的人员发现了什么重大秘闻了,想一想时间,确实如今所有情报人员都应该抵达了宜昌才是。当下便从他手中接过那一张上镶满了汉字加数字的加密电文。

“蒹葭苍苍!”

李汉口中轻念,到底这情报司如今使用的五版密码,有三版都是在他的提一下做的,他如今接到的夜不例外,正是来自他亲自编绘的三套密码之一。

“诗经!”

李汉心中有数,这四个字才是整个加密电文的关键,寻常读书人或许都知道它出自诗经,但肯定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引申含义。其实这四个字则隐含着这一封加密电文的初始信息,加密文字顺序等等,是李汉根据后世的情报处使用的十六个范本的加密模式改编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