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消息(上)(2 / 2)

易鼎 荆柯守 1770 字 16天前

“陛下有何打算呢?又建了一座演武堂……”他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着。

演武堂这个词,对于赵远经来说,既有些陌生,又带着熟悉。

说熟悉是因这词并非闻所未闻,前朝也有类似的机构,说陌生就是虽名字一样,但内涵完全不同。

皇帝亲自所创,渐渐形成了体制,变成了与科举同样姓质的一套机构,只是针对的是军人。

就算秘文阁的公文来往,所见得的内容,就让他很是惊讶了。

演武堂的建立,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学习战术战略的内容,使将门之术不再垄断在小部分人手中,并且使安排降将,或者调离军将时有了很好理由,让人不得不叹服一声。

而且这演武堂在之前屡次战役中,放出来的少年军官,虽未必是是出色人才,但却牢牢的控制着基层,并且晋升的也在少数,这样的演武堂,能培养出多少能战惯战的年轻将领?

这些将领带兵有着一套独特的规矩,对大成皇帝忠诚相对可靠,赵远经不迂腐,对于这个机构,他一直都是赞叹。

只不过战事已结束了,虽草原和幽州,还有着一股势力未被平定,但平定对于现在大成朝来说,并非难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天下平定,解甲归田,现有一批演武堂对于大成朝已足够了,有些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时,又建了一座。

赵远经心里都隐隐有了猜测……秘书阁品级一向不算很高,除了张攸之,大部分官员都处于七八九品,但大家都知道,这个机构是专门培养着未来高官之处。

在这里锻炼上几年,哪怕是最平庸,放在地方上也会是一个县令,并且前途顺利,而在这里拔出来的人才,就更了不得,以后出将拜相多半都是从这些人里出来。

哪怕是品级比秘书阁官员高也会十分客气,谁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多年后,有高官做了自己的敌人。

可是这种“小内阁”,终不是能久留之地,赵远经在秘书阁内有一年半,官位到了正七品,已接到了吏部的命令,下放去当一个县令。

虽是平调,能被外派的秘书阁官员,任期后无不立刻得到提拔,这次调任县令,让赵远经在惆怅之余,又有些高兴。

算了,自己都调离秘文阁了,这些演武堂的事,用不着自己艹心了,自己要想的是以后到了一县,怎么样治理一方。

正在想着这些时,只觉得车厢一晃,马车停了下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说着:“老爷,到了。”

跟在赵远经马车的两个卫士都停了下来,其中一人翻身下马,立刻走到马车里打开了门,赵远经这时从马车上下来,被这人扶着,双脚落到地面上。

这时天有些黑下来,雨丝还在下着,赵远经环顾四周,发现在不远处的河面上,停着一艘画舫。

画舫很是雅致,此时有着灯笼在外面点起来,在水面上很是好看。

“老爷,人应是来了不少,那里停着七八辆马车呢!小的方才过去问了,其中便是有着秦先生他们府里的人。”

又有个亲兵这时过来,刚才他前去了一下,现在在赵远经面前说着。

赵远经朝他所指的方向看了看,的确空地上停着不少马车,还有着仆人在看管着。

这次下放地方为县令,秘文阁的同僚自然要宴会送行,不仅仅这样,还有别的衙门的官员,以及几个商人。

“既他们在,眼前的画舫,应是了,前去再问一问吧!”赵远经说着。

立刻有一人应诺,过去询问,一人站在赵远经左右四处巡看着。

话说,朝廷派遣着“防阁”(卫士),最重要的责任当然是保护官员的安全,但也是光明正大的监督。

七品才有着专门的亲兵派遣,并且随官品上升而加派,并且每到一省,都会新派,人员是流动姓。

但是对秘文阁出身的人来说,这二个亲兵就是固定,无论他去哪里,当到什么官,这两人就始终追随。

因此成熟的人,彼此都会明白本分,并且打好关系,亲兵不能因为有着监督的责任就可以疏忽自己的本职,而官员也不能因为有着监督,所以对亲兵不满。

这是一种很默契的相互关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