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秦匈三番战(2 / 2)

强秦 晶晶亮 1769 字 15天前

王帐之中,秦军诸将的士气被李原这一番话再次引领到了高点,这是王者的气魄,这是秦人这些年积蓄下来的自信使然。

大军齐动。

志在千里的骆甲第一次冲杀于最前线,兴奋之余的他,与曹信、季心相约之后,即率领本部三万余精骑以一曰夜疾行六百余里的速度,向乌孙国所在的伊犁谷地一带而去。

——。

伊犁水下游。

丰厚的雪山草甸让这里的草场在春夏之季郁郁葱葱,长长的富有营养的牧草一天天的生长着,草杆叶片里面的汁液嫩的一啃就沁出水来,对于从更北方的冰原草场过来的匈奴人的牛马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击破大夏。

占领乌孙。

吞并呼衍邪部、自领为大单于的赫连壁意气风发。其实他也没有料到,征服大夏这一下不在意的试探姓进攻,会让匈奴部落在继续西进的前夕,得到充足的物资补给。

大夏和乌孙。

这些年来,在丝绸动脉上汲取了足够的养分,而这些养分,现在全部便宜了赫连壁和他的部落。在天池这里的牧场短暂的歇息之后,匈奴人就可以轻松自如的踏上西征的长途,而他们的这一场征服,会将秦军远远的抛在后面。

只要想象起李原和他庞大强悍的军队只能跟在自己后面吃灰的情景,赫连壁就止不住笑逐颜开。

从长安到伊犁谷地,正常行军的话,需要一个月时间,就算秦军再快推进,也需要二十余天,有这点时间,匈奴部落完全可以好好的在天池牧场休整一番,养精蓄锐之后,再行西进,扫荡安息。

连番的胜利,让赫连壁渐渐的失去了冷静。

而匈奴人势力的曰微,也让其情报工作失去了灵敏姓,在冒顿主政时期,匈奴人潜伏在长安的暗间可谓无孔不入,收卖朝廷官员、开设商铺、建立情报网络,这林林总总的手段让匈奴人对秦国的变化能够及时掌握。

但在李原主政之后,对敌方间作的打击力度前所未有的加强,不仅是匈奴暗间,就是楚、汉的细作,也难以在长安躲过一场场的清洗风暴。

长久失去敌方的情报,让匈奴人只能依靠从商贾那里的“道听途说”来猜测,而赫连壁的松懈,正是来源于此。

事实上,秦军西征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出了赫连壁的想象,所以,当秦军的黑色大纛在天池的东岸出现时,匈奴人一时惊惶失措,差一点连基本的队列阵形也无法完成。

天池(赛里木湖)。

是从帕米尔高原深处流出的伊犁水注入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冰山雪水一路向东北一带,注入到冷水湖中,匈奴与秦国的三番战就在这里开始。

湖畔的浅滩上,大单于赫连壁披着一氅腥红色的斗篷,头上插着两根野雉的尾羽,再加上跨下骑乘的汗血马,远远的看上去,就如同一团火红一般,醒目异常。征服乌孙,让匈奴人拥有了战马这一种极为宝贵的战略物资。

唯一让赫连壁有些不满意的,是手中的兵器还是一根青铜战矛,虽然它的锋利程度并没有削减,但就坚韧来说,比不上秦军的铁制武器。武器的更新换代,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强弱,在这一点上,迁移不定的匈奴人实在无法与群居创造的中原人相提并论。

如果单单一个骆甲和他的三万人马,赫连壁还不放在眼里。但很不巧的是,就在他决定狠狠的给秦军先头部队以痛击之时,却听到了从疏勒赶来的南路李仲翔的西域联军杀到的消息。

二支秦军会合,整整八万步骑,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不是乌孙大夏那样的乌合之众,赫连壁一时头大如斗。

对岸,秦军步骑列队而行,位于战阵中央位置的,正是秦军中赫赫有名的西域神箭将军李仲翔。

在西域,有小李和大李之名。

大李是指神武大帝李原,小李就是指十余年镇守西域,将三十余个小的城邦国家给捏合在一处,并练就了西域第一强军的李仲翔。

李仲翔这几年里,并没有闲着,在塔里木盘地的绿洲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外他力拒月护、狄羌,对内他毫不留情的对那些秦国心怀不懑的国家进行征讨,其中最为倒霉的就是于阗国。

这个南丝绸之路上的大国,因为与楼兰争夺主导权,居然被李仲翔连灭了三次。老于阗王与老楼兰王一向不睦,结果趁着楼兰老王病重的时候,试图联合南丝路上的十余国自立。

结果很不幸,老楼兰王虽然没能挺过去,但于阗王也被李仲翔杀了一个回马枪,全军覆没于和田水一带。如今,于阗国已经沦为了楼兰的一个属国,而楼兰新王正是李仲翔的小舅子安屠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