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2)

武夫当国 闽南愚客 3516 字 15天前

“杜预,你怎么来了?”他向前走了两步,疑惑不解的问道,早上自己是随张举人一同离开标部大院,考虑只是在城内活动,因此并没有带上杜预。

杜预没有来得及回话,他用拙劣的姿势从马背上翻身跳下,带着那名七十八标的军官来到袁肃面前。袁肃这时才发现那七十八标军官肩头还背着一个行囊,正一边跟着杜预走过来,一边把行囊从肩上取下。

“袁大人,早上您刚走没多久就有这位从唐山来的大人到了咱们标部,说是总镇的潘统制大人拖他来找您,还说是捎了一些东西。小的让这位大人把东西先留下来,等您回来了再转交给您,可是这位大人说,潘统制大人再三交代一定要亲手交给您,所以怎么也不肯转交。小的请这位大人在院子里等了好一会儿,但这位大人又要赶下午的火车回唐山,所以小的只好带这位大人来找袁大人您了。”在袁肃面前站定后,杜预连忙的做了一番解释。

杜预刚刚把话说完,那名七十八标的军官已经打开行囊,从里面取出一个精致的铁盒以及一封牛皮纸信袋,双手恭恭敬敬的递到袁肃面前。

“袁大人,卑职奉潘大人之命,捎来京城发来的电报。”他说道。

“京城发来的电报?”听到这里,袁肃立刻扬起了眉毛,脸色顿时变化了起来。

他心道:看来一定是袁世凯发来的复电了!

想到这里,他非但没有任何紧张,反而还有几分兴奋。他很清楚以袁世凯这样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如果不认自己这个族侄,根本没必要费神的专门复电一封,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然而现在既然有了复电,那这件事十之八九是办成了,而且从这位送信军官的态度上也能推断出这一点。

他没有让自己心中的想法流露在脸上,也没有急着去拆开牛皮纸信袋。

“这个盒子也是从京城送过来的吗?”袁肃接着又问了一句,一边问还一边用手摇了摇盒子,这铁盒子沉甸甸的,而且十分充实,没有发出任何响声。

“回袁大人,这是昨日下午从京城寄来的奖赏之物,原本是宫保大人为了表彰潘大人平定滦州兵变有功,不过潘大人深知此次平乱袁大人同样功不可没,因此特意将此奖赏之物转赠给袁大人。”军官解释的说道。

“潘大人竟是这么说的?”袁肃笑着问道,他现在更加肯定牛皮纸信袋里面的内容,看来潘矩楹是打算开始讨好自己了。

“正是。潘大人打开来看过,里面是一支花旗国人制造的转轮子手枪,十分精贵,方便让袁大人留做纪念。”那军官接着又说道。

袁肃对于这名军官所说的“纪念”一词感到有些疑惑,唐山到滦州也不过几十里的路途,骑马来往都不用到一天,更何况还有火车铁路连接,犯得着说成是“纪念”吗?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或许这个“纪念”就是单纯指收藏手枪而已。

他欣然的点了点头,随即打开铁盒的盒盖,只见里面装着一支六英寸式的左轮手枪,枪柄是暗红色桃木,枪身的流线非常柔和,当真是一支专门用来收藏的手枪。紧挨着手枪下方有一排弹槽,整整齐齐排列着十二颗白身黄头的子弹。

“真是好东西。潘大人如此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啊。”他感叹的说道。

周围那些已经上车以及正要上车的士绅们纷纷停下了动作,探头探脑的向这边看来,心想连二十镇统制潘矩楹都对袁肃这么客气,看来这位小袁大人果然是有背景的。

袁肃察觉到周围的目光,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当真要好好感激这位送信的军官,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挑选在这个时候把信送过来,不可不谓是恰到好处。

他将枪盒交到杜预手里,让杜预先替自己拿着,随后当着在场众人的面拆开牛皮纸袋,将里面的电函取了出来。信函一共有两封,他分别看了一下开头,发现除了袁世凯的复电之外,还有一封是来自陆军预备大学堂的官电。

----

【好囧,好囧,居然上不了首页的新书榜了。含泪求收藏,跪地求红票!今日三更!】

第50章,叔父认侄

袁肃略作迟疑,并没有仔细去看陆军预备大学堂发来的电文,直接拿起袁世凯的复电不慌不忙的阅读了起来。

一直站在袁肃身旁的小王大人不经意间看到电文的启头,只见这电文是信函格式,启头处写着的是“吾侄袁肃启阅”,不过碍于这是他人信函,他不便继续往下偷看,只是在心里寻思起来。既然这是从京城发来的电文,之前那军官又提到“宫保大人”,那这封电函十之八九正是袁世凯袁宫保所写。

他又联想到最近流传在滦州城内的小道消息,说是袁肃与袁宫保有亲属关系,由此更加可以推证这正是袁宫保回复袁肃这位侄子的电函,同时也百分之一百的证明了这位小袁大人果真不是一般人。

原本正要上车的张举人听完袁肃与军官的对话,一时间也感到奇怪。他几乎很少进城,这段时间心思又全然寄托在丧礼上面,再加上从没听说过袁肃介绍过自己的身世,因此并不清楚袁肃与袁世凯的关系。

提到袁宫保,他张家同样与袁家是远亲,若袁肃与袁宫保有亲属关系的话,那自然也是自己的亲戚。

当即,他迈步走了过来,向袁肃问道:“小袁大人,刚才老夫听到你们提及袁宫保,莫不是这电函是袁宫保写给你的?”

袁肃转向张举人,微笑着回答道:“正是在下叔父的复电。”

张举人一听袁肃称袁宫保为“叔父”,马上追问道:“袁宫保竟是你的叔父?”

袁肃颔首答道:“确实如此,在下本有族名唤作袁克礼,袁肃是在下的学名。”

张举人脸色一下子舒展开来,笑着说道:“既是如此,你为何不早告诉我,莫不是你还不知道我们张家与袁家也是亲戚吗?”

袁肃露出一副拘谨的脸色,不置可否的说道:“在下早在保定时就曾听说过张总督大人是袁大人的表亲,不过一方面在下并非宫保大人的直亲,另外一方面在下也不想将利用此事过分托大,因此才不会希望尽量低调处理这件事。还望张大人见谅。”

听完这番解释,张举人对袁肃愈发感到欣赏,一个不愿意借助背景做事的人,这种品质实在很是难得。他呵呵的笑了一阵,伸手拍了拍袁肃的肩膀,赞叹的说道:“原来这样,你有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让老夫感到欣慰啊。不过张袁两家本是自己人,你不应该这么见外才是。既如此,从今以后你不必称老夫为张大人,只称表叔叔即可。”

当然,袁肃自然没有张举人想象中的那么高风亮节,他反而巴不得能利用袁世凯的关系来获得行事的便宜,只不过有时候人还是要戴上一张面具,毕竟这个世道并不是那么太平。得到张举人的认可,他心里岂能不感到高兴,如此一来不仅有了袁世凯在京城的照应,同时还获得了张家在滦州的支持,今后的道路总算渐渐铺张开来。

他马上谦逊的欠了欠身,恭恭敬敬的说道:“之前是小侄疏忽,还请表叔叔见谅。”

张举人笑道:“如此甚好,往后贤侄有任何需要,大可来安山镇找老夫即可。”

袁肃感激的说道:“小侄谢过表叔叔。”

周围那些士绅见到这一幕,不管是之前与袁肃有过交道的,还是今日才初次见面的,所有人新总都再无任何疑虑。既然这位袁公子真的是袁宫保的侄子,日后一定要好好亲近才是。那些之前招待过袁肃的城中豪绅,此时此刻更是懊恼不已,早知道当初就答应支持袁公子,现在倒好,让小王大人一个人抢尽风头了。

一些还没上车的士绅连忙凑过来,以潘矩楹转赠礼物为口实,忙不迭的说了一些赞美的话。至于那些已经上车的士绅,也有不少人或从车窗或又下车向袁肃说了一些好话,稍微有点头脑的人还表示明日请袁肃到府上详谈军民x联防之事。

一时间,袁肃彷佛众星捧月一般,不过他心里却很清楚,袁世凯终归不是自己的至亲,以对方一代枭雄的性格断然不会真把自己放在眼里。他现在仅仅拥有的就是这么点名声,必然要在影响力尚在的时候奠定属于自己的真实势力。

他相信只要自己手里掌握一笔资本,袁世凯就会更加认可自己这个侄子,自己也能借此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从而继续扩大手里的资本。这实际上正是一种互相博弈的道理。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他此时非但没有丝毫得意,反正表现的更加谦虚有礼,并且在心中愈发保持一份警醒。

在与众士绅一一客套的应答了几句话后,袁肃转向之前那位送信的军官,问道:“你从唐山赶来一路必然辛苦,只怕还没过吃过午饭吧。”